明尧勒,那一抹撩人心弦的风情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木什乡的深处,隐匿着一个名为明尧勒的村落。它仿若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与疏附县城相隔六十余公里。“明尧勒”,维吾尔语里是“千里”之意。遥想往昔,这里曾是中亚西亚商人奔赴华夏大地的关键交通枢纽与贸易通途,因距吉尔吉斯斯坦的安集延城约一千里路,便被赋予了这充满诗意与远方感的名字。

       山水相依之处,灵秀之气氤氲而生,明尧勒恰似一颗明珠,自然与历史人文的宝藏熠熠生辉。连绵的天山、昆仑山山脉,横亘天际,苍凉而雄浑,山峰在云雾间若隐若现,仿若仙人栖息的琼楼玉宇,如梦似幻。天门,恰似高悬天际的巨门,引人遐思无限,仿若能瞧见仙人在其间穿梭嬉戏,立身于此,“我欲乘风仙人去,直入九霄揽乾坤”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不禁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顶礼膜拜。而那木什乡天门脚下的怪坡,似是要挑战世间常理,让“万有引力定律”在此处悄然改写,引得众人纷至沓来,欲探其奇,成为人们休闲游乐、打卡探秘的神奇“谜地”。更有那佛教遗址、库哈拱拜兹、古丝路之安江路段、陶器遗址、中苏铁路遗址、石碑等文物古迹,如岁月的史官,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沉淀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与纪念意义。

       历史之深邃、人文之醇厚、自然之壮美、野性之不羁,在明尧勒交融汇聚,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于是,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自驾探险者如候鸟归巢般云集于此。这里,无疑是疏附旅游版图上的一颗璀璨之星,是休闲观光、民俗体验、户外运动、科考探险的绝佳线路。

       秋意渐浓,天高气爽,碧空如澄澈的明镜,纤云不染。漫步于明尧勒村的小径,路旁的树木似是善解人意的精灵,知晓行人的匆忙,刷刷地向后退去。一路悠然前行,不多时,一片开阔之地豁然眼前。入口处,两块近三米高、五米宽的巨石宛如威严的门神,默默镇守着这片神秘之地。空地上,人影绰绰,车辆交织,热闹非凡。再往前,一道上坡与空地相连,那便是闻名遐迩的“怪坡”。

       怪坡之上,五湖四海的游客带着孩童般的好奇,纷纷以随身之物探寻其秘。有人将水瓶轻轻置于坡地,有人倾水于上,看那水流潺潺,更有人让汽车挂空挡滑行……刹那间,奇景乍现,车竟缓缓向坡上滑动,水亦潺潺流向所谓的“高处”,方向惊人地一致。此般神奇,仿若一场奇幻的梦境,让人心生惊叹,这便是疏附独有的奇妙。

       与“怪坡”遥相对望的,是大自然在明尧勒的又一神来之笔——天门洞。极目远眺,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恰似岁月镌刻的磅礴诗行。连绵的群峰之中,左右两座山峰傲然挺立,右侧山峰之上,一圆形洞穴上下同宽,宛如上苍睁开的天眼。透过此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蓝天白云尽收眼底。

       相传,此洞乃英国探险家艾瑞克·希普顿所发现,初名“希普顿拱门”。他曾三度试图登顶,皆因地势险峻而铩羽而归,然此拱门却因之闻名于世。后经测量,洞高约457米、宽约100米,荣膺全球最高天然石拱门之美誉,更被美国探险杂志列为世界20个最值得探险之处。因其内说话回声袅袅,仿若仙人回应,故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天门洞”。

       沿着河谷中蜿蜒的石子路徐行,两侧山脉连绵起伏。于天门洞前右拐七八公里,明尧勒古战场的烽火台便映入眼帘。立身于十几米高的山崖之上,极目远望,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这里曾是古代哨兵瞭望放哨之处。往昔岁月,哨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燃起狼烟,那黑色的烟雾袅袅升腾,弥漫于天际……

       烽火台之南,一片空旷的河滩,便是昔日古战场。19世纪70年代,浩罕国阿古柏悍然入侵新疆,外依俄、英与土耳其,内则残酷压榨新疆各族百姓,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值此危难之际,刘锦棠临危受命,率湘军精锐,在罗长佑、谭拔萃等副将辅佐下,披荆斩棘,取道荒僻岩壑山路,昼夜兼程,凿冰开路,以四昼夜奔行八百里之神速,追至明尧勒,奋勇杀敌,全歼匪寇,使南疆重归祖国怀抱,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1880年,刘锦棠接替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年,清政府于新疆设立行省,任命战功卓著的年轻将领刘锦棠为首任巡抚。伫立于此,思绪仿若穿越时空,刘锦棠将军率军征战、秣马厉兵、冲锋陷阵之壮烈场景如在眼前,马踏铁骑、尘沙蔽日之豪迈气势扑面而来,心中涌起“自古戍边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

       文物与文化遗产乃中华民族基因血脉之承载,是无可替代之中华优秀文明瑰宝。当让更多文物与文化遗产鲜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之浓郁氛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