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真正打动人的讲话,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
梦想可能就是你正经历的幸福与快乐。与其羡慕远方的玫瑰园,不如欣赏那开在你窗口仅有一枝的芬芳。如果在生命旅途中,人与人真诚地相遇过,那么情归何处就不那么重要了。
你可以讲得不好,但绝不可以复制,黏贴以前讲过的内容,这是教育的底线,特别是相同的活动,绝不可以有重复的内容。重复意味着退化,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杀。
人间不仅有竞争,这个世界还应有逍遥与自在,有闲适与从容,有优雅与淡定。
如果对于一个几乎众口一词的问题,还能听见不同的见解,那么距离创新人才的出现就不远了。但现实是我们很难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在教育界,在中学,在压力之下,学生和老师失去了思考的空间。
我们的中学时代,生活清苦,没有那么多物质的诱惑,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太多压力的天地里,有很多的闲适与自由,或者说父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升学指示,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是因为他们不懂,但成全了我们丰富的世界。
一个语文教师的阅读境界和阅读情怀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阅读。
书籍告诉我们,人不应该仅仅活在一个空间里,更应该生长在时间里,就像深山里的一棵树,静静地站在时间里。
这是物质欲望嚣张而精神人格被贬损的时代,或者也可以说是传媒教导大众娱乐至死的消费主义时代。
教育一定是诉诸心灵的,是基于人格平等的相互感知和共同成长;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精神的共勉。
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外在的缺点,而不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垃圾。
对一生中只做一份工作和只居住在一个地方的期待,使得一贯性成为生活幸福和身心健康的核心要素。在我们这个时代,流动性取代了一贯性。现在对人们来说重要的是适应的能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职业方向,以及新的技术。
连标准都可以讨价还价。学者不再扮演社会良知的角色,反而成了社会浮躁的助推器。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只注意绝对分数,那还是以学校为本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对它们的未来负责,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做一个完整的人更为重要。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为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乔布斯
教育绝不是劳务性的知识传递,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共勉与默契。让生命相互欣赏和鼓励,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独立,自主,让他具有爱的能力,让他自由地创造人生。
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们得各自上路!我走向死亡,你们继续活下去,至于生与死孰优,只有神明方知。---苏格拉底绝言。
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去奉献。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物质欲望嚣张而精神人格被贬损的时代,也是传媒教导大众娱乐至死的消费主义时代。
应该保留几座从未踏上过人类脚印和留下人类垃圾的处女峰,须知放纵自己的征服欲证明自己无所不能,不如克服自己的征服欲以证明自己有所不能,这有助于人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忘乎所以,为所欲为。
过度竞争的环境导致整个世界不是庄园就是丛林,而唯独缺少那些源于单纯孤独的树。
在生命的原野上,在人生的生态系统中,同质化是一个最危险的信号;狂风暴雨之后,同质的脆弱就会显露无遗。
我们每一个人终其一生其实都在解决一个最难的题目——如何认识自己。
现在的小升初已经成了变态的教育行为!
今天的教育像一架精密仪器,主要针对人的弱点,而不是发现和鼓励人的优点,特长。
不同于小学升初中,初中到高中的门槛更高,以往通过一般推理,反复识记就能掌握的内容逐渐减少,更多的内容要依靠深入的分析,判断来掌握。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未来高中三年的学习,将是人生幸福的基础。虽然你们实际上痛恨学习统治了你们的生活,但这是真实的生存状态,不要试图去反抗,而是要融入其中。
一定要学习微笑面对别人,这个世界上,只有笑容不会伤害别人。
我们始终坚信:教育一定是基于人格平等的相互感知和共同成长,一定是精神的共勉和默契。
从今天开始,你们要自己上路了,请你们一定带上一件生活必需品——责任。责任不是一件奢侈品,它是泪水坚定的目光,它是碰撞时包容的力量,它是浮躁中的宁静,它是遇到困难后挺起的胸膛!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整个人生都是瞬间的事情,我们应该庆幸在稍纵即逝中把握了机会,从此生活不寂寞,灵魂不孤单。即便有一天白发苍苍,如果你还有绿色的回忆,那么生命也是欣欣向荣的。
未来高中三年,在今日中国的现实下,肯定会比初中更残酷,因为你们要一步步接近充满竞争甚至是厮杀的真实生活。我没有危言耸听,就算临别之际一个朋友的忠告吧:别试图逃避,更不能充满怨恨,而要尝试去改变生活。
必须用心灵去读书,这样才能避免成为虚伪的既得利益者。
旷野之上,每一个生命都是卑微的。
如果你们在未来的旅途上常常能感觉到这种饥饿与孤独,就会慢慢体会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一个坚强与脆弱并存的普通人的需要,就会解放被囚禁的人性,冲出丛林奔向自由的土地。
成为一个公共的自我。简单地表述,就是人的第一本领是学习融入到群体之中。
鼓励是帮助孩子建造自己的精神地基,我们成人要学习鼓励孩子,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要学会自我鼓励。
聪明永远都不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学业还是其他任何事情,最为宝贵的不是智力,而是坚持。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升学,求职,而是生活!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被规定的,但以什么样的心境去生活,大家都有选择权。
生命一定是以拥有多少高贵的东西来判断其质量高低的,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一个人的社会化无法完成,独立生活的能力难以提高。
某个时候,放弃的东西会以不同的形式回馈于你。
家乡的长辈和老师们大多不在了,小学的同学也已剩不下几个,我生活在陌生的河流里,河流的语言和温度却都是熟悉的。
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大师不是靠讲座成就的,不是靠上镜曝光来增加厚度的。
如何实现灵魂的突围?我们越是反复思考,就越能坚定我们的认识——必须依靠具有生命力量的文字,只有文字才能给我们带来更纤细的感觉,也只有文字才能拯救我们日渐麻木的体验。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我不是鼓励大家脱离社会的运行路线,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更需要在明亮的环境里自如地行走。
我们别无选择,我们的灵魂需要唤醒,我们需要和隐秘的忧伤约会。
必须在学校和家庭建立宽容的试错环境,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对记忆的关注,其实就是对人生的敬畏。生活中,我们缺乏对记忆的起码尊重,缺乏对爱的呵护与保存。生活在这一个一切都那么快的时代,我们最容易忽视身边那些其实足够美好和灿烂的事情。
抱怨是一种慢性毒药,不知不觉中就会让我们丧失包容的能力。我们要学习的是咀嚼苦难。
无论你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他们都会默默守望,甚至当你们行走不稳的时候,他们会以超越年龄的速度来到你们的身边。
我们就像不停地按动电门寻找刺激的猴子,沉溺于克服无聊过程的本身。
让我们看看现在有多少伪书大行其道:没有任何借口、致加西亚的信、执行力等,甚至包括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都没给我们什么真正的营养。我们喝了太多心灵鸡汤,这些不但没有让我们变得深刻和优雅起来,反而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浅薄。
高中阶段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博雅人士,而不是培养专才。在指挥棒的引导下,高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很多学生在学校逐渐失去学习动机,自信。为什么众多学生在学校以外表现出无穷创意,机智,灵敏,充满活力和能量?------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或者他们认为学习通往的未来不重要。
耸人听闻的标题下往往空无一物,这逼得我们必须学会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轻功。
书的更大的价值,是在扩大读者的视野和胸襟,丰富其感受力和想象力,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他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承担心,从整体上提高他。在一个被如此提高了的人面前,生活之路会变得很宽。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偶然,可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因果失联?生命中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索。确切地说,我们都需要找一个起点重新生活,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把自己想象成一粒美好的种子,主动缩小了自己的空间,这样,恐惧,愤怒,悲伤,残忍这些东西, 就没有藏身的地方了。
我们把学业和生活看作是截然对立的,为了提高成绩,就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组织生活对孩子学习的干扰。
人的成长需要的是温暖,而不是冰冷的敌意。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暗夜中徘徊。
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强大自我的方式。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书也很渺小,因为书带来我们的幸福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很快就会被日常生活淹没。
---邰校长,您是我学生生涯中最尊敬的一位校长,您的每次讲话我都铭记于心。大学里的所有十五中校友都不时地提起您,并将您的话语奉为座右铭!
---我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在人人网上正被大量点击,那些现在和过去的十五中学生正在热情地传递着我的致辞。
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最朴素的欣赏和支持!
-----------------------------
校长的力量可能不足对抗体制,你的施政纲领加速了自己的下台。但是,你问心无愧。
基础教育,学术研究,大学教育,不是为了文凭。反倒是基础教育的一些有情怀,有水平的老师,充满了爱和教育的艺术。
一个有思想,有教育艺术,有爱,爱阅读的无私奉献知识分子。称得上是一个教育者,在他一个人身上,看到了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理解力,是与你自己的厚度有关系,但不是绝对归于年级控制。阅读,比经历,更能帮助你更快的思维成熟。而不需要多年后才能理解。
如果认知不同,就可能出现曲高和寡,等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那件事,就像一块石头悬在那看不见的心里,压制着思维,一点也不轻松。
读后感:
今天读完这本中学校长的多年讲话稿集锦,收获颇多,感慨颇多。特别是与昨天的那本对比,感觉尤为明显。要说学术地位,肯定成尚荣还在邰校长之上,或者那就是大学教育,那就是学术研究,为了我不知道的什么缘由,只是觉得成教授没了教育。而邰校长却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教育艺术,有爱的教育者,爱阅读无私奉献的知识分子,在他一个人身上,看到了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我在昨天那本书里一点都没发现的东西。我认为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