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个周末,我莫名的又有点懒散的情绪,便打开电脑随意的找了个电视剧——《最好的我们》,结果,看了两集觉得还不错,但由于不是会员,之后的便不能看了,随口和先生一说。三天后,接到快递员的电话,我疑惑,结果是一本书——《最好的我们》。先生悄悄的给我把书买了,婚姻里这样的小小小惊喜,让我沉醉。
写学生时代的小说,对我总是极有吸引力的,我爱不释手,随着书中的情节,翻滚着自己的情绪与回忆,几天的时间便看完了。昨晚看到最后的时候,也跟着“耿耿”哭的挺厉害。
大学毕业五年多了,总是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书中也有关于回忆的描写:有种说法是,可能总觉得过去过得好,现在过得不好的人会回忆,或者反之。但我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过去与现在都过的马马虎虎。回忆,单纯就是怀念校园、怀念教室、怀念好友、怀念年少时的自己。可时光不倒流,我喜欢读《最好的我们》,清爽的、淡淡的、却能读到一股向上力量的书,也会悄悄的想我要是也能写一本该多好啊。
读完之后,总有两个挥之不去的少年“耿耿于怀”。那么阳光、那么上进、那么真实,偶尔一恍惚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总是能够体会到一股向上的正能量,之前看到一句话说的很好,大体意思是,爱上一个人,是爱上了他的优秀品质。
“我只崇拜你。”
无论是高中时的余淮,还是多年后的余淮,他总是有值得崇拜的优秀品质:聪敏中的勤奋、逆境中的坚韧。像闪闪发光的太阳照耀着坐在他旁边的耿耿,美好的很现实。
无论是高中时的耿耿,还是多年后的耿耿,她也总是一个值得喜欢的姑娘。浅薄如我,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形她,善良、温柔、努力,好像也不全是,平凡的很美好。
先生早就和我说过,“没有学习的脑子却拼命学习的孩子最辛苦”。这样的孩子是高中时的耿耿,是我,不过我学文,我能听懂,还好数学也没让我那么痛苦。我清楚的记得,高一那节物理课,教室外大雪纷飞,物理老师讲完牛顿的定律,跑到宇宙中之后,我坚定的找到班主任:我改学文。
那时候的我不是最好的我,我自己知道,我不够努力,我没有尽全力。宝贵的学生时代,现在想起来总是对自己不满,“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现在的我不是最好的我,像极了耿耿,我总是重新开始,重新做人,写日记,定计划,但总是坚持的不够长久。
不过,我接受了快30周岁的自己,接受了不是最好的自己,虽然三十而立,但是,30岁的青春刚刚开始。
最好的我在前方,加油!
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