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读完了《摆渡人》,最初买它主要是被封面上的各类褒奖蛊惑:“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虽然我大致了解所谓的畅销书都是水分充沛,但还是不能免俗,被光环吸引。
它的故事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位15岁的单亲少女迪伦独自去看望从未见面的父亲,结果发生了车祸,少女的灵魂离开了肉体,被一个叫崔斯坦的少年引领着,去往生命的彼岸。一路度过“荒原”,路途艰难曲折,魔鬼一直跟随企图把迪伦的灵魂拖入地狱,孤男寡女日久生情,摆渡人让倒霉少女心生荡漾,爱情和求生的欲望最终战胜了恐惧,两人奇迹般地一起回到了事故现场,她的灵魂回到了肉体中,被救援队拯救,而崔斯坦也出现在了她的世界中,“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摆渡人?这是写在封面上的一句话,人生而孤独,那么摆渡人,真的能够渡化谁吗?
我知道你需要我,所以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最后做到了许多原以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我在这里
一直在这里”
或许爱情不需要太多动听的语言,只需要简单的动作和简短的话语就足够温暖人心,“我在这里”,多么美好的四个字,看到最后的我心都快融化了,害怕的时候有人牵着你的手,无助的时候有人会一直在你的身边,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够传递所有美好,真好。
其实,我还从这个里面悟出了点哲理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女主已经成功挣脱了原来自我的束缚,成功迈出了迎接新生的一步,而摆渡人从一开始的拒绝、后来也一同尝试直到最终达成,这个摆渡者被摆渡的历程,也同样说明了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
或许,也可以想想,如果你在这一刻死去,最遗憾的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