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就联想到成都坠楼的那个高二的男孩子。
金钏的死一定与王夫人和宝玉有关,也与当时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系,但好风觉得她之所以投井还与她的年龄有关。
《红楼梦》中丫环的年龄大多是十几岁,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也应该差不多。
她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七回,周瑞家的看见她正在台阶上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玩。
“才留头”表示这个小女孩十岁了,到了留头发的年龄。那么和她一起玩的金钏也就是十几岁。太小了没有资格做王夫人的大丫鬟,也无法照顾主人周全;太大了是要出嫁的。
十几岁的女孩子,可以做到王夫人的大丫鬟,那一定是丫鬟中的翘楚,在同类出身的人中是绝对的佼佼者。
金钏儿自己也非常自信和开朗。在第二十三回,宝玉被父亲召见,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王夫人住处时,门外的金钏儿和众丫鬟在一起。
金钏见了宝玉就一把拉住他说:
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
金钏儿拉着宝玉吃自己的胭脂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可见她绝对不是勾引,只是了解宝玉的怪癖,逗他玩的,也说明她是一个开朗的少女。
在现实生活中,少男少女们选择轻生的有不同的原因,其中一种是长期郁积于心的烦闷最后大爆发,选择轻生;但还有一种就是特别开朗的孩子,经历了极大的挫折后,突然选择轻生的。
如果前一种是蓄意已久的自杀,那么后一种可能算作激情自杀。金钏儿应该属于后一种。
金钏儿被撵出贾府对于她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何况还有赵姨娘等人添油加醋的污蔑。
对于金钏儿来说,她首先觉得自己被冤枉了。
我们回顾一下金钏被撵的过程:
第三十回宝玉在宝钗和黛玉那里讨了没趣,一个人百无聊赖地闲逛,逛到王夫人处,午间天热,王夫人在凉塌上睡着,一边捶腿的金钏儿也在打盹。
正没人和玩的宝玉开始讨好金钏儿,从自己身边荷包里掏出香雪润津丹喂给金钏儿吃,又来拉金钏儿的手说:明儿要和王夫人讨了她在一起。
从小说前面的情节看,他们是惯常在一起玩的,宝玉爱黏糊丫鬟,王夫人也是知道的,所以装睡的王夫人也并不理会他们混说。
可是接下来金钏儿说:
“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这下子王夫人不淡定了,好风觉得金钏这段话表示她已经不再是个单纯的少女了,此刻与宝玉也不只是玩闹了。
这段话前面可能暗示宝玉,自己早晚有一天会是他的妾,因为父母把得力的丫鬟赏给儿子应该是贾府的惯例。贾赦不是赏了自己的丫鬟秋桐给儿子贾琏,同时还觊觎着贾母的丫鬟鸳鸯吗?
而后面也带着色情的暗示,让宝玉拿贾环和彩云,这个“拿”字就足够王夫人浮想联翩了。
其实就算在现代,一个女孩子赤裸裸地这么和一个男孩子调情,还是当着男孩子母亲的面,这个母亲怎么想?况且,王夫人心中宝玉还是一个小孩子,教唆他的还是一位下人。
所以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然后宝玉吓得一溜烟跑了,金钏儿被撵出了贾府。
事情到了这里,金钏儿一定是感觉无比冤枉的,再加上又失去了那么好一份工作,自己一定是痛苦的,家人也一定会狠狠地指责她,她已经承受很多压力了,可能处于崩溃的边缘。
可是这时候贾府的王夫人和赵姨娘又推波助澜了一把,直接把一个花一样的女孩子推向了死路。
公侯之家妻妾争宠堪比宫斗,金钏儿被撵出贾府的理由,王夫人是一定不会向外人说错在和宝玉言行失当。
在第三十二回金钏死后,王夫人对宝钗说:
“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可见她之前找的理由和这个相差不大,否则一个如此重量级人物,说话颠三倒四,岂不是要招晚辈笑话。
但是贾政的妻子王夫人越想保护宝玉,贾政的妾赵姨娘越想拆台。赵姨娘在王夫人的眼皮底下安插了彩云这个眼线,所以金钏儿的事情赵姨娘很快就知道了,于是她开始添油加醋,即兴发挥了。
到了第三十三回,贾环向贾政告宝玉的黑状。说:“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这是赵姨娘散播的谣言,她大概率是针对宝玉的,但这话如果听在金钏儿的耳朵里会怎样呢?
那么骄傲一个姑娘,做了贾府的大丫鬟,那是半个主子呀,连父母都要让她几分,家里大大小小的人还得靠她照应,突然工作没了,地位没了,名声也被毁了。
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也许是在听到谣言的那一刻,也许是父母指着她痛骂的那一刻,也许是昔日的小伙伴在背后指指点点那一刻……这个开朗的小姑娘一头扎进了井里。
贾府撵出去的人不在少数,老的没听说过用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年轻的像坠儿那些也没有闹出人命来。
反倒是像金钏、晴雯、司棋这些地位高的丫鬟们,年纪轻轻就拥有别人羡慕的职位,做了主子的贴身秘书,将来可能还会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前途,突然遭遇人生滑铁卢,年轻最后如鲜花陨落。
近来自媒体曝光的那些跳楼或者以其他形式离开人世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如同金钏儿们一样——青春年少,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遭遇挫折……
孩子,这个世界哪能一帆风顺呢?被冤枉,遭打击,遇磨难……狂风暴雨是人生的一种形式,活着,才有希望。
度尽劫波人还在,是人生应有的姿态,愿世界再无“金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