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清明节的秋千上微微一荡,就触到了端阳节的五丝线。
家家户户锅里飘着粽香的鸡蛋,似是依旧在回味着清明节艾叶的温煦。
来了……来了……缕缕艾香从蹦蹦跳跳的孩童们脖颈上舞着的荷包里钻出来了,正巧遇上了刚出锅的粽香鸡蛋。从春到夏,由主角变配角,模样还是那个模样,却是已经渍入了不同的味道。
就这样,一个个节日接踵而至,来得极快。总是,还没等让人们感受到多少节日的氛围,却已经“唰…”地一下溜走了。
小时候每到过节,尤其是春节,我看着母亲比平常讲究百倍地炸菜、蒸馒头、打扫……看父亲带着庄重的表情虔诚地摆弄酒菜、烧纸、鞭炮这那……
那时候,对于这些事,我着实有点不屑一顾。不想,这几年为了让孩子体验到与别人家一样的节日气氛,我居然也亦步亦趋地做起样子来,尽力地营造着我印象里的那些仪式感。
可是,不管怎样,我都已经找不回曾经的感觉。现在的节日,好像讲究的除了吃就是玩。
过年就不用说了,亲戚朋友相聚免不了胡吃海喝。正月十五吃汤圆、二月二吃炒豆、清明节的鸡蛋、端午节的粽子、六月六羊汤、中秋节月饼、冬至饺子腊八粥……数不完节日里吃的习俗。
这些年,每一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更是习惯了紧锣密鼓地安排出游计划,都在想方设法地把无声的节日尽量刻画得绘声绘色。
不料想,有一天,伏地魔冲破封印,扔了几顶帽子,七十二变,遮天蔽日。
城市的喧闹突然间终止了,往来如织的人群车流中断了。
本以为,短暂的停滞会自然收尾,喧嚣的景点很快恢复如常。然而今年,张口闭嘴间棉签堆成山,呼吸吐纳中口罩摞成垛;一件连体服从冬穿到夏,一句“吃了吗”重新成为必要的问候辞。
沉静下来之后的节日似乎变了一副面孔,沉淀下来之后的人们怎么样了呢?
仲夏夜之梦,安康才是被大部分人遗忘已久的初心。
江上往来人,纵使龙舟也载不动许多历史的烟云。
散去了……散去了……阴翳着的迷雾裹带着老妈妈的信仰与嘱托离我们渐行渐远。
跳跃着……跳跃着……舞动着的彩色丝线牵引着孩童们的歌声与微笑洒遍大街小巷。
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