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田 (Michel De Montaigne) /节选自《蒙田随笔集》 马振骋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4
悲伤是悲苦伤心的意思。人们普遍为悲伤披上华丽的外衣,认为悲伤是人们对外界事物怜悯、同情、爱心的主观表现。我个人认为不然,或许因为我很少受到这种情感的牵制,导致我比较反感人们对这种感觉的认定。
意大利人把悲伤定义为让人讨厌、憎恨的事物。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因为悲伤始终是一种消极的行为,直接影响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因此,斯多噶派也不提倡门生有这种情绪。
传闻,波斯君主把埃及国王打败使其成为战俘后,埃及国王看到女儿穿着仆人的衣服去打水时,面不改色,心情平复,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同被俘虏的友人无不悲痛欲绝,心有不甘。过了一会儿,国王的儿子被拉到断头台,国王也没有表现出悲伤的情感,直至他看到俘虏队伍中有一名重臣时,他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停地拍打胸口,悲痛不已。
我们认识的一个亲王的故事与埃及国王的极为相似。这个亲王在听到家中作为顶梁柱的哥哥去世的消息后,不久又听到作为自己精神支柱的弟弟去世的消息。面对这两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亲王依然神色自若,非常镇定。几天之后,一个跟随他多年的下属的死讯反而令他痛苦不已,甚至自怨自艾,并痛捶自己的胸口,以致有人推断下属的死才触动他的心灵,让他极度悲伤痛苦。
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亲王内心的悲伤已经因为兄弟的逝世而填满,他努力地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当听闻下属也离去的消息时,亲王自身已不能控制一直压抑着的情感,最后只能发泄出来。就像当时波斯君主问埃及国王为什么对亲属的刑罚表现平静,对重臣受刑却抱头痛哭一样,埃及国王说了这样一句话:“能用眼泪表达的是重臣受刑罚,但亲属的刑罚却不是单单用眼泪就可以表达的。”这句话是不是也表达了亲王当时的心情呢?
曾有一位古代画家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每个人面对被判处死刑时的态度。画中是一个叫伊菲革涅的女孩走上断头台的画面,画家利用艺术手段把这个女孩父亲的脸遮起来,好像任何表情也不能表达他看着女儿死亡却无计可施的情感。同样,诗人们也通过想象把先后失去七个儿子和七个女儿的母亲尼奥柏变成石头。
由此可见,经常听到人们因为悲痛的事情而怨天尤人、消极生活也是有道理的。悲伤是生活的一剂苦药,如果一味沉溺其中病情就会越来越重,最后病入骨髓,导致无药可救。因此面对悲伤时还是应积极面对,或许很快就会药到病除。
费迪南国王曾做了一件让匈牙利国王和民众都十分悲愤的事情。他派人往匈牙利运送一具军人尸体,民众只知道这个军人为国牺牲了,都不知道他的身份。身为将领的拉伊西亚克对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因此主动前去确认这名英勇战士的身份。当他脱去该名军人的盔甲还没看清军人的样子时,周围的民众已经号啕大哭起来。他好奇地认真一看,突然身体僵硬,眼睛再也离不开这具尸体了,原来这名军人竟然是自己的亲儿子。就这样持续数秒,这位平常意志坚毅的将领再也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晕倒了。
能向别人诉说自己受了多少委屈的人,其实他不是很悲伤。恋人们经常这样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因为爱,我迷失了自己;因为爱,我的视线跟随着你的身影;因为爱,我经常语齿不清;因为爱,我经常热血沸腾;因为爱,我的眼睛模糊不清。
因此,当我们处于兴奋状态的时候,经常会失去理智,致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误导了周围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错觉,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身心疲惫了。
如果处于热恋期的情人有一方的态度突然转变,就会使另一方感到十分失落,而且有可能惊慌失无措不知如何面对。
轻度的烦恼喋喋不休,真正的烦恼绝口不提。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同样会使我们乐极生悲。
有个罗马妇女得知从戛纳战败生还的儿子回来,兴奋过度而亡;索福克勒斯和德尼从容地离开人世;塔尔瓦在科西嘉岛读着嘉奖书而幸福离世;莱昂十世教皇因为得知攻打米兰的必胜秘诀而喜出望外,导致发高烧死去;还有辩证学家迪奥多尔因为不能驳倒对手论点而羞愧自杀等等。
经历了人生历练,我已变得越来越迟钝了,对很多事情都能以平常心对待,很少会有让我突然大喜大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