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1年1次,古代科举考试为何要3年1次?


每年6月份是“高考季”,3天的高考,让多少人激动!连我们这些高考的局外人,也感到莫名激动。回望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是与今天高考同级别的考试,同样牵动着国人的心,然而有一点不同,科举考试不是一年一考,而是三年一考,这是为什么呢?

(宋英宗)

一、科举考试性质不同,其选拔的是官员,不是每年都需要那么多官员

科举制始于隋,完善于唐,盛于宋。它确立之后,从隋朝到宋初,一直是一年一考,可是到了北宋宋英宗时期,宋英宗将一年一考改成了三年一考。据《宋会要缉稿-选举一》载,公元1066年10月6日,宋英宗赵曙给礼部下诏,明确今后的科举考试为“三年一开科场”,从此,科举考试有了另外一个名称:“三年大比”。

“三年大比”的方式一直沿袭到清末。

那么,宋英宗为什么要将一年一考改为三年一考呢?

首要的原因,是宋英宗时代已经不需要那多官员了。众所周知,北宋初时,确立重文轻武之国策,大量需要文官,于是赵匡胤成倍增加了科举的录取人数。之后,经历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四代皇帝的努力后,到宋英宗执政,北宋的文官数量已经足够,没有再一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了。

当然,这里要明白一点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是有本质不同的古代科举考试选拔的是官员,考取后可以直接做官比如王维,王维在公元721年中进士后,直接任太乐丞。而现代高考选拔的,不是官员,是人才;人才不能直接做官,得先读大学。

官员不能太多,所以考试也不能太多。而人才则多多益善所以现在的高考,必须每年一考,因为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极大,而高考就是负责将合格人才输送到大学进行深造,然后流入社会,各级各类的用人单位使用


二、古代选官途很多,并非完全靠科举考试

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很多,仅就科举考试来说,就有常规性的科举考试和非常规性的科举考试。如所述,定期进行的乡试、会试、殿试这种,叫着常规性科举考试;不定期的随意性较大的就叫非常规性科举考试。制科考试就是一种非常规性科举考试。

所谓制科考试是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是对常规性科举考试的一种补充。比如苏轼,公元1057年,他参加了常规性科举考试,中进士乙科,名次并不好。公元1061年,苏轼又参加了制科考试,得了个三等,全囯第一名(前二等为虚)。

看看,皇帝如果觉得人才短缺,可以临时加一次制科考试,就解决问题了,不需要一年一考形成人才积压。

(苏轼)

科举考试之外,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选拔人才的方法。比如国子监,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是古代官员重要的孵化器,但只有七品以上官员子弟才可入学,招生名额也不多。再比如从属于国子监的太学,也出人才,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就是从太学出来做官的。

还有举荐制度,就是推选人才,使埋没的人才得以重见天日。比如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屡次科考不中,后来得了科考恐惧症,不敢考了。公元1058年,宋仁宗邀请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竟然以病重为由,没有去考。但宰相韩琦看重他,推荐他做了秘书省校书郎,也算是个九品小官了。

可见,有了举荐制度、国子监、太学、制科考试等一系列补充制度,古代确实没有必要每年进行一次科举考试。


三、如果一年一次,以古代的生产力,难以组织和管理超大流量的“科考群体”

古代科举考试三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受生产力所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古代政府与学子们都难以应付一年一度的大型科举考试。

首先,科举考试人数太多。科举考试虽然最终录取人数少,但它是逐级选拔,相当于淘汰赛,所以第一级的乡试参加人数非常多。比如明朝成化至嘉靖这段时间,全国生员25万至35万人,也就是说,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在30万人左右后来人口增加,到隆化年间,最多时有50万人参加考试。明朝前期与中期,人口只有6000万左右,这个参与的比例是很高的。如果从地方来看,每个省参加考试的人也多,比如浙江,万历十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有2万多。

其次,科举考试的时间跨度长。乡试一般在当年9月进行,称“秋闱”;会试一般在次年2月考,清朝乾隆时改为3月考,称“春闱”。乡试与会试之间相隔六七个月,这六七个月都是古代学子的“高考季”。乡试在省里考,古代交通不发达,基本凭双脚走路,所以需提前几个月就上路。会试在京城考,之后的殿试也在京城考,也需提前几个月上路。

人数既多,时间又长,给考生与古代政府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对考生来说,古人把提前上路称“赶考”,赶考途中,根本没有《倩女离魂》里宁采臣遇到的那些浪漫情事。长久行走,风雨兼程,疾病侵扰,各种艰难苦痛够你受的。另外,科举赶考花费巨大,像贾雨村那样行至中途盘缠用尽的人多得是。所以,一般的考生忍受不了一年一考,三年一考倒是可以。

对古代政府官员来说,科考时节,日子难熬。礼部的官员首当其中,要忙得焦头烂额;乡试、会试、殿试三场考试,每一场都要先遴选考官、制作考题、布置考场,然后监考、评卷、放榜、录用……而且不只是礼部官员忙,因为科举考试,其它官员也要全力协助,大量官员长达半年的时间忙科举,是不是大大影响了其它重要的行政事务呢?所以,古代的政府也受不了一年一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335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9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766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1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42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6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1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7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93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11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7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62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93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9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6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