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平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的科举考试与如今的高考有很多相同之处,都属于一个时期里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有才华有学识是必须条件。所以,无论是古代的寒门子弟,还是现如今的农村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参加科考与高考是最好的途径。
但是,科考和高考也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以及录取形式、录取比例有所不同外,最大的不同是需要在考试之前积累人气。也就是说,你再有才华,没有得到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推荐,也是不行的。所以,史书里有很多记载,一般来说,参加考试的人会提前一两年进京,先结识名人,宣传自己,积累人气,参加考试并得到推荐,才更有把握被录取。
比如,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心中怀着远大抱负,自信满满进京赶考,结果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考前准备,一个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只能是四处碰壁,接连两次名落孙山。
第二次落选后,陈子昂非常苦恼,又不甘心灰溜溜地卷起铺盖回老家。当他一个人在长安城里漫无目的地游逛时,遇到一位卖古琴的老者。据老者说,这把焦尾古琴是家传的稀世珍宝,价值万金。
老者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都在议论,却没人真的拿出银两买下这把琴。陈子昂挤进人群,掏出身上所有的银钱买下了这把焦尾琴。然后,他大声向围观的人宣布:明日此时,自己将在这里公开抚琴,请大家务必赏光。
第二天,人们如约而至,把陈子昂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亲耳听一听这把价值万金的古琴究竟有多么的动听。突然,陈子昂双手举起古琴,将它用力摔在地上,只听“啪”的一声,这把天价古琴成为了满地碎片。
全场鸦雀无声,都被惊到了。这时,陈子昂掏出一卷卷他的诗稿,高声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然后,他把自己的诗稿一一分赠给在场的人们。
不得不说,陈子昂这次的自我营销非常成功。不久,他的诗文和才华就流传开了,当时的京兆司功王适甚至评价陈子昂说:“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两年后,在王适的鼎力推荐下,陈子昂顺利考中了进士。
古代还有很多文人志士都有推销自己的经历,只不过方式不同,遇到的机会不同而已。如王维因为善诗画,通音律,一曲琵琶触动了玉真公主,得到了公主的大力推荐而考得了第一名,白居易得到了顾况的推荐,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都得到了欧阳修的推荐等等。
陈子昂的故事以及这些被上流名人举荐的事例,足以说明:有志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们除了有才华,还需要带着自己的好作品,找到公卿贵族、文坛领袖,向他们推销自己。目的是给自己营造良好舆论,打响名气。历史上这方面的故事流传很多,都非常有趣。
相比现如今的高考,“科举”这个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遥远了。所幸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来了解科举,还可以通过影像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玩游戏通关体验科举考试,让自己一步步从秀才、举人到进士,再探花、榜眼、状元,从中领略参与科举考试的魅力。
早些年看过一部讲科举的纪录片,详实地展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革存废过程,同时也讲述了历代王朝运用科举手段“牢笼英才、牧驭天下”的做法,也解析了科举舞弊手段与防弊措施等内容,让观众大开眼界。
后来也接触过一些涉及科举的游戏,有的是以科举考试的简单题目,如诗词歌赋方面的知识为主,玩家拿到考卷,点开桌子答题,动作刻画非常生动。有的相对复杂一点,按科举考试的种类进行,以选择题的形式让玩家选择正确答案来进行,顺利完成所有考试后,就可以赢得丰厚的经验值奖励了。
还有的游戏注重知识性,玩家针对各种五花八门的文化内容回答问题,最终通关后,即可成为状元。这些涉及到科举的大、小游戏,其特点基本都是知识性非常强,被有些人说“科举游戏是史上最难通关的游戏。”可能是因为知识性太强,难度太大了。
但是,就目前所看到与科举考试相关的游戏,基本都是模拟科举考试的场景和考试内容展开的,主要的趣味来自答题通关,尚没有发现哪款游戏中加入了本文前面提到的考前公关过程。
其实,考前公关这个环节,是参与古代科举考试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生们在这里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最终将自己的才华、人品、社交能力统统表现出来,得到考官的认可。
用现在的话说,这个考前公关环节,将考生提前融入了社会,让考生在社交、营销以及承受压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社会经验和心智都更趋于成熟,再加上考试中表现出来的才华,最终能考中的人,已经脱离了书呆子气,属于复合型人才了,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陈子昂。
从融入社会这个角度看,这也是古代考生与当今考生最大的区别了。如果影视剧编剧或游戏设计者们,能把考前活动这个环节纳入,不仅可以加大史料的真实性,也能使观众或玩家得到更多的智慧,更能提升影视剧或游戏的趣味性。
历史凝聚了古代先贤的智慧,文字是记录这些兴衰的传统载体,影像、游戏更可以生动再现历史场景。读文字也好,看影视剧、玩游戏也罢,不管是哪种形式,重温历史,以史为鉴,始终都是后人行稳致远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