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公元618年,李渊长安称帝,建立唐王朝。历史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中国迎来来了历史上第二次辉煌盛世,大唐是个盛产天才的时代!无论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是“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亦或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孟浩然,都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他们用非凡的自信和天赋的才华书写了无数的华美诗篇,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光耀万年的辉煌时代。
那个时代是中国人最自信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也是最狂傲的。唐朝初年,盛世的繁花还开放,帝国的文人们却已经嗅到了春的气息。他们急不可耐地要高歌,要欢唱。
一、后进生典范:陈子昂的高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千古绝唱赢得了无数怀才不遇读书人的共鸣。陈子昂独自登上幽州台,想起了古代贤君与贤臣相遇相知的美好。但眼下自己什么也没有。前不见古人,说的是君臣和鸣的古人已经随着历史远去;贤臣遇见明主的事情,未来想必会有。但自己肯定是看不见了,眼前有什么呢?是怀才不遇的冷漠的现实。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岁月空流而人生抱负远未实现,怎么让人怆然涕下慷慨悲歌?
陈子昂,字伯玉,四川省射洪市人,是初唐诗文革新的先锋旗手。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他生于一个豪侠世家,父亲不仅是个进士,还在辞官回到故乡之后,因为有豪侠之气孟尝之风,成为远近闻名的侠客。在家庭的影响下,陈子昂也希望自己能纵横江湖成为侠客。据记载,陈子昂性任侠,喜欢击剑,好赌博,就是不喜欢读书。据说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还不知道书是什么东西。后来因为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谢绝一切江湖圈子里的狐朋狗友,专心读书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
但连续参加了两次科举,都是名落孙山。可能是基础不扎实,陈子昂选择回到家乡复读,复读的这几年,他的朋友卢藏用在为陈子昂写的传记中说,“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数年苦读,竟然有了司马相如和扬雄的风骨,为他成为初唐诗歌的第一号人物奠定了基础。
陈子昂重新回到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四川射洪老家,陈子昂算是个人物,但在长安,陈子昂仍然是籍籍无名的小子。他急需一个机会,让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唐朝的科举考试,虽然较隋朝大为完备,但人为的因素比较大。考生需要在考前为自己打造一个舆论场,先让自己获得朝廷郡望、文坛领袖或是主考官的青睐,一旦名声打出去,金榜题名的可能性陡增。所以唐朝科举考试的考生们,都会提前将自己的诗文送给高官们看,一旦入了法眼,则考试一片坦途矣。这个做法叫“行卷”。参加过两次高考的陈子昂已经有经验了,这次他不走寻常路,在长安策划了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新闻大事件。
一天,陈子昂走在大街上,正好有一个人在卖胡琴。要价百万,围了一圈的人,没人敢买。陈子昂计上心来,他挤到人群里,丢下百万买下了这把琴。旁人一看,都以为陈子昂是个音乐家,忙说,重金买琴,何不弹奏一曲。陈子昂不慌不忙地说:这个地方这么喧闹,不宜拂琴。明天,我将在城里最大的酒楼宴客弹琴,欢迎大家光临。
第二天,城里的达官贵人来了一大半,陈子昂却当场把琴砸了,说:乐工那是普通人干的,我陈子昂满腹的才华,文章写得是最好的,只是没人知道罢了。
在众人大跌眼镜的时候,陈子昂赶忙拿出自己的诗文,发给在座的宾客,于是,
陈子昂就这样把自己的诗文传播出去了。这么奇葩的人和事,马上传遍了长安。于是,陈子昂一炮而红,京城没人不知道他。
其实,机遇是自己创造的,前提是要真正怀才。陈子昂辞官不做回到老家,仅仅一年之后,就被当地的县官罗织罪名杀死,时年四十二岁。
【来源于陈琳创意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