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本以为本书是介绍如何管理知识的书籍,读后才发现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思考和学习的一本书。书中其实没有太多的新鲜内容,只不过成甲老师把一些大师的关于学习、思考、习惯培养的书籍糅合而已。但,本书妙就妙在,成甲老师通过本书告诉了大家一个如何把大师们的学习之道,甚至一些普世真理运用到我们实际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来,为我们读好一本书、用好一本书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经验。
书中写到“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指示建立联系。”这是我,也是很多人读书中的最大问题,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问题困扰着我,从大学时期,发现读数理化(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理工男的身份)书籍毫无难处,但一读社科类的书籍就觉得不知所以然,常常读了上一段忘了下一段,为此也暗自苦恼,但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把努力方向放在了增加该专业知识方面书籍阅读量上,还记得当时主要是对心理学感兴趣,从经典心理学教案到经典大师经典书籍无一不读,但是收获不多,到现在可能只有解释梦这方面还略有建树;到了工作的这几年,由于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基本定律,又决定恶补大量的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读了很多仍然是很难有太多的收获;再后来,就决定从学习方法着手,经管读书不多,但累计下来,成甲老师书中提到的书籍,我基本上都读过(值得欣慰的是,在读本书时还能回忆去书中的一些内容,算是一种进步吧)。在这三个阶段,我都分析过自己读书成效不明显的原因,在第一阶段,因为在读心理学的缘故,把自个定义成了可能是大脑构成方面的原因,觉得不擅长;在第二个阶段,我把原因归结于不会方法、不懂技巧;第三个阶段,我把原因归结于没有坚持。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其实原因在于第一,没有形成自己的临界知识圈,没有把已有知识进行结构化、系统化,所以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第二,没有系统思考,没有把新学到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进行贯通,不能学以致用,所以就很难坚持。
书中利用二八原理介绍了我们应该获取什么样的知识——也就是临界知识,并利用复利原来和系统思维原理等介绍了如何构建并应用我们的临界知识,总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认知——知识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第二是改变我们的学习心态——我们如何对待新知识,如何在新知识面前保持客观和开放,如何发现临界知识;第三是改变我们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怎么思考,我们如何练习?第四是改变我们的实践途径——我们如何应用临界知识,有哪些技巧可用?这里面有几个核心内容需要我们重点注意的,包括临界知识、假设、结构、系统、思维圈,以及反思、练习、记录、回顾等。
书中大概内容就是如此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实践?我的想法是,第一件事情,什么都不做,回顾自己学过的东西,能想到多少是多少,找到原始出处重新温习并提出其最本质的基本原理;第二件事请,构建自己的知识圈,把这些基本原理结构化、系统化,并利用知识圈反思自己,重新找到需要补充的临界知识方向;第三件事情,就是不断增加新的临界知识并与固有知识圈进行融合喽。这里是两个内容:一是巩固自有知识圈,这里面我想成甲老师给出的方法已经很好了,就是记录、反思;第二就是新增临界知识,我想再温习一遍此书,并重新阅读两年前读过的《穷查理宝典》。下周读完《穷查理宝典》。
成甲老师的书内容是很丰富,我没有很详细的介绍里面的全部内容,其实目的就是多一些自己的理解,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多一些自己与书本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