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一书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多年践行结果的汇总,笑来老师在其得到专栏中介绍过,现再看万维钢老师解读后,感触良多,现结合自己的单位情况分享两点:
一、管理可以算法化
“算法”是个数学概念,当一切信息都数字化后,生活、工作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理性决策。
很多公司在管理上都强调“以人为本”,这听起来很人性化,很有吸引力。但桥水公司却是以“原则为本”,员工只是一部机器上可以随时替换的零部件而已。虽然看起来不近人情,但这是实现算法化管理的基础,能很大程度地实现理性决策。
1、以工程师的思维来管理。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桥水公司的管理只需要在看电脑上关注跟公司相关的各种指标,跟目标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公司的业务运行好坏,同时可以考察员工的表现是否符合要求。
而我所在公司,在经营分析系统上可以看到各业务单元的业务发展、系统运行指标,还提供了清单可供分析,在管理上是较先进的,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增加指标来衡量一个业务单元是否真正优秀,是否存在虚假繁荣。
2、人员管理可以数据化。
桥水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个人评价系统,可以通过量化指标来判断员工的能力高低。这要求有极端透明的员工互评系统,员工甚至能给领导层打分。
对于人员选择,没有哪个公司不重视,但是敢于严格执行人员的淘汰,对人员评价系统的健全、公平、透明有很高的要求。桥水公司依靠这个优秀的系统留住了能人,淘汰了庸人,形成良性循环。
我公司的HR系统都还漏洞百出,不用说个人评价系统了。同时人员素质跟桥水公司相比差距太大,就算用此方式管理,也只能用在极少数的核心员工上。最近也在建立“牛人XX”给优秀的员工互相合作,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
二、最大的道理是“演化”
“演化”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概念,应用于市场、技术中,就可以不断创新和进步。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而应该看它目前处在“演化”中的哪个阶段,如果是对“演化”有利的阶段,那么就应该保留并改进,如果不利于“演化”,就应该淘汰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尝试——失败——学习——改进”,只要你能在其中做出一点贡献,那就是你最大的成就,也是生活给你最大的奖赏。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失败是做任何事都必经的步骤,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避免它。相反,有失败才能说明我们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已经把潜能发挥出来了。所以我们不必对“失败”耿耿于怀,而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尝试来不断修正造成失败的做事方法,其中最大的最有难度的是创新、管理。
1、在我公司的KPI考核中,对创新的考核指标几乎没有,对创新的投入也是少之又少。如果能将不创新即淘汰列入考核指标中,我想这比搞所谓的创新竞赛更有效果。
2、我公司以业务开展齐全为荣,只要是跟通信有关的、能发展用户的业务都做,这其实是企业价值观不明确的表现。在一个行业中能否占据龙头地位,主要是看能否有垄断的技术,比如谷歌依靠的无人能及搜索引擎傲视群雄。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定了杀手锏级的业务,把大部分人力财力投入其中,才能弯道超车,实现领先。
当然,这本“牛书”所说的原则是建立在一个牛人众多的特殊行业上的,对于IT行业来说不能照搬,但通过学习可以发现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