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记得在书里曾看过对于苏州印象的描述
苏州的小巷,弯曲而又若隐若现:
苏州的小河,蜿蜒曲折,泛舟其上,穿桥过巷一路迂回:
苏州的评书,曲折离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苏州的评弹,吴侬软语,悠扬起伏:
苏州的昆曲,一唱三叹,悠远动人:
……
印象中,苏州是温婉而又含蓄的。而留园也是一样,带着一种特有的婉约,轻巧灵动之美。
苏州处吴地,文化中带有吴地洒脱自在,淡泊名利的态度。两宋时期苏式园林开始兴起,中国园林从此进入了“江南时代”,明清两代更是苏州园林的巅峰期。在不同时期先后出现了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浪沧亭等为代表的四大名园。
留园便是苏州园林巅峰期的作品之一,它位于苏州阊门外,有着“吴中第一外园”之美称。历经三任园主,原是明朝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后经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最后于同治年间为湖北布政使盛康所有,改称留园。
留园意为留于天地之间,长留美景之意。
全园分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景区以水景见长,西北为山,东南为楼:东部以建筑为主,曲院回廊:西部以假山为主,怪石屹立:北部以盆景为主。
疫情期间有很多景点并未开放
那么在浏览完拙政园之后,
留园又会以什么样的印象留在脑海?
众所周知,苏州园林因为占地有限,不能和北京皇家园林相比。所以它更多讲究的是小而精,巧而妙。
同为苏州两个杰出园林代表的留园和拙政园,拙政园占地78亩,而留园则占地仅35亩左右,只有拙政园的一半。在只有一半的占地面积中,留园如何从众多园林中脱颖而出,占据了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席位?
中式园林里主要有建筑、山水、花木三大类,这三大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形成了园林中的妙景。那么如何才能借山水衬花木之美,如何用建筑托山水之灵?
一字曰“曲”
为什么会用到“曲”这个字眼呢?
下面将会从建筑、山水、花木三大类来介绍留园里的巧妙之处。
为妙造自然,园林里的建筑都是围绕自然而展开。在中式园林中我们基本上很少看到笔直古板的线条和生硬的转角。因为弯曲的线条会让建筑显得更加的峰回路转,从而让游园者获得别有天地的乐趣。
中式园林“讲究曲漏”为佳。所谓的“讲究曲漏”便是建筑和自然取得协调的方法。
曲,让建筑打破了原有的固有模式,直中求曲而得不同的建筑形态,如园林之中的亭、榭、楼等,高挑的飞檐,宛若振趐一般,让整个建筑看上去既壮观又典雅。
漏,则是因地制宜,讲究的是园林中的各亭、台、楼、阁、厅、榭在花草山水的掩映之下,相辅相成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的观赏效果。
园林中的建筑要曲尽春藏,若隐若现的掩盖在山林花木之中,错落有致,让人在曲折的廊道中峰回路转,才能深具“山重水复疑无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髓。
下面重点要介绍的是留园东部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以及中部的远翠阁。
五峰仙馆原是取自李白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指的是仙馆南面的一组湖山假石。这组湖石是按照庐山的五老峰的神韵来堆放。坐于馆中,仿佛游在庐山当中,四周绿意青葱,一副隐世高人模样。
这组厅山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巍峨高峻。厅前的台阶颇为心意,用湖石垒砌。
五峰仙馆素有“江南第一厅堂”美称,建筑为鸳鸯厅形式,前者主厅朝南为园主和上宾所用,后者主厅朝北为女眷会宾之处,中间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相隔。这里是园主用来举行重大宴饮活动的场所。因为馆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
馆内正中设供桌,太师椅,两侧众多的家具都空间分隔成若干空间。为保证光线充足,东西墙上开设精美大窗,让整个厅堂显得明亮。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有留园三绝之一的大理石屏风,这块大理石产自云南点苍山,直径达1.4米。上面纹路天成,细观可隐约见山峦飞瀑,清风明月,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意境。
揖峰轩为五峰仙馆旁的附属书屋,原是园主人读书作画,抚琴下棋之所。四周回廊环合,蕉竹映翠,花影重重。主庭中央置一太湖石,因形似苍鹰立于山涯之上,俯视旁边的一块状若猎犬之石,故俗称“鹰斗猎狗峰”。
为了更好的突出“鹰斗猎狗峰”,园主人在前庭四周错落缀以湖石,修古松曼草,植数本牡丹等。
轩前还有一小层名为洞天一碧,三面均是菱形空窗,左右两侧分为是假山翠竹,芭蕉藤曼,正中则是昔日园林旧主刘恕从山东老家移来的峰石,名曰“晚翠”。
山石枯藤,静坐其中,透窗观院中花石搭配,让人感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静趣。
林泉意为山林泉石游憩之地,寓意退隐归园。耆硕,则是意为年长而德高望重。整座厅意为年长的德高望重者在林泉游憩之地。
此馆面阔大间,银杏木屏门与两幅落地圆光罩相接,将整个厅分成了南北两厅。在落地圆光罩上还刻有缠枝葫芦图,意为多子多福。
整个厅也是鸳鸯厅形式,南北厅呈两种风格。厅顶,南厅朴华无实,北厅则精雕细琢;窗框,南厅为八角窗,北厅为方形花格窗;方砖,南厅小北厅大;功能,南厅以听曲为主,北厅以赏石为主……
远翠阁取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而命名。整体造型轻巧,楼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站于楼台前,绿树翠竹尽收眼底。
远翠阁虽名为阁,但是实际上却是为楼,也有人说是旧时园主小姐的闺房所在。在阁前左侧有一太湖石,名为“朵云”,相传是文征明的旧物。
在远翠阁前有一方庭院,种有牡丹,春夏时分外妖娆。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牡丹前砌的青石花台,这是苏州园林现存最古老的青石花台,为明代遗物。上面刻有各种图案,双狮戏球,双马,双鹿等,虽经岁月有残缺破败,却不影响其美感。
自然是园林之中的最高境界。而留园素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之称。
我们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人在追求天然的造园理念的同时,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让园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天人合一”。所以中国园林在追求的意境上也颇有自然天成,含蓄淡泊的意蕴。
一方天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园林中放置山水峰石,这些元素之间相互遮挡、起伏、错落、疏密等让园林达到意境的深远。园主把自然之中的山水移缩到园林之中,以便更好的感受山林湖川之趣。
而苏州文化的含蓄二字在园林中也得以体现。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峰石花木相互掩映,欲藏还露,让整个园林更具自然美,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
提到峰石不得不提的是留园三绝之一的冠云峰。可以说如果没有冠云峰,整个留园将失色不少。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一般都是采用太湖石,这种从太湖流域中被水流冲击成千奇百怪的顽石,在苏州园林被广泛运用,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两者的气质相吻合。太湖石所具备的透漏空灵也是苏式园林所流露出的空灵、玲珑有致。
而冠云峰则是整个留园的石中瑰宝。它高过两丈,一峰独秀立于一壶天地之中,孤傲清冷而遗世独立。
冠云峰为什么会成为留园瑰宝?
众所周知,太湖石以“透”“漏”“瘦”“皱”而闻名。而冠云峰便是其中的翘楚。
整个冠云峰顶处有一罕见的特大孔穴,前后畅通,透过孔穴,可见其后椭圆形的天空。这一孔穴,让全石玲珑通透,遍体灵气。棱角峭硬,在斜阳映射下,层次格外分明。
峰石整体形态瘦美,中间偏离重心往西扭,宛若一江南女子婉约窈窕之美。透漏处宛转,似通非通。幽洞中曲折多变,险象环生。整体石漏层次丰富,透漏掩映下呈深邃之美。
峰石根部大幅东扭,让全石归于重心,保持了一定平衡的同时也增加了石头的姿态美。石正面一大孔穴,层次分明,与顶部的孔穴相互呼应。整体峰石裂纹如金刚钻刻,给人予一种峭硬之感。
峰前有浣云沼做衬,峰后有冠云楼、冠云亭相伴,两侧有瑞云、岫云两峰做陪。可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都是为了衬托冠云峰的出尘之姿而造,由此可见冠云峰的重要性。
晚风拂过水面,倒影中的冠云峰就像在水里微微动了一样似的。待涟漪散尽,与湖面荷花水中红鲤,动静结合的恰到好处。
涵碧山房取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句来命名,身边的明瑟楼则取“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两个建筑相连在一块,是留园中部最主要的景点之一。至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放,是为赏荷之处,所以涵碧山房又称“荷花厅”。
明瑟楼和西侧的涵碧山房紧紧相连,组成了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建筑类群。
这里濒临水面,水清如洗,涵碧山房在周边的山峦林木半遮半掩之下倒影于池中。
清风池馆位于中部,傍水池而筑,取苏东坡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意。上有楹联“墙外春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静坐馆中,园中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靠近清风池馆的小亭名曰濠濮亭。濠,即濠上,濮,水名,这是园主人观鱼之地。亭子为园林之中比较常见的单檐歇山造,飞檐挑出水面。在亭侧的水面上有一峰石,倒影在池中像一轮圆月一般,名为印月。
边上则是曲桥,曲桥将疏朗的水面巧妙的遮挡了起来,将一汪池水分隔成了两种不同的意境。上面架有紫藤棚架,边上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
在计成的《园治》一书中提及“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借此来表达园林深遂曲折的意境之美。清代文学家俞樾亦在诗文中推崇“曲则全”,“曲则达”的园林境界。
留园,因为受限于占地面积的大小,所以在它的整个造景来说更能体现出计成和俞樾的思想。
园林中所追求的“深奥曲折,生出幻境”境界,也代表了古人含蓄隽永的性格和中庸思想。合景色于草味之中,味之无尽: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愈新。
这是进入留园见到的第一个景点,原来是植有古柏和耐贞两株古树,树木交柯连理而得名。但由于年代久远,现在我们看到的柏树和耐贞均是现代补植。墙上有砖匾“古木交柯”四字。
一个交字突出了古柏与耐贞两者紧密结合的主题。
石中小院虽是处于东部的建筑,但是在借花木来表现曲径通幽这一点上却是做到了极致,此处花木峰石与空窗之间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所以将其挪到了花木段来做阐述。
园主在极小的空间里将院子隔出六个更小的小院,并且院院相通、空窗漏石、曲径蜿蜒、廊庑相连,透过空窗你可以细品庭院假山芭蕉的幽景。
曲折回廊中让这一寸天地中显得另有乾坤,看似已到园林深处,却又忽然峰回路转,寻得一处妙处,却又另见一处佳境。
闲庭小院,缀以曲径通幽,静坐其中便能闻芭蕉听雨之景,让人意境无穷。
尾声:
留园小而精致,里面大大小小的景点共有二三十处,本文所挑均是个人认为值得一观的去处……
人生过半,开始想要坚持一点梦想。一路行走,去看没有看过的风景,记录不一样的人生。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为原作者原创,请勿商用,如有发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在作者许可后转载并完整标注作者和文章来源。若有来源信息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