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的吃货有很多,但最出名只有两个,一个是苏轼,一个是袁枚,袁枚因为爱吃,总结了心得,汇集成册,出版了《随园食单》,而苏轼则发明了很多菜式,还留下了很多与吃有关的诗作,成了一名美食推广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个率真的人,他的仕途很不顺利,可以用宦海沉浮四个字来形容。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成就不但在文学上,他的书法、绘画造诣都不错,是当之无愧的大文豪。
但这些都是公认的成就,其实他对美食的推广,也是功不可没。
苏轼的一生,大半时光都在贬官的路上,他的爱妾王朝云有一次调侃说,苏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被贬官那么多次,都是从不合时宜来的。
改革派当权的时候,他认为有些改革实际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就出来发声,几次得罪人,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等守旧派上台了,他又看不惯守旧派危害百姓利益的做法了,还是要说出心里话,替老百姓发声,于是他一贬再贬,都贬到了海南儋州去了,在宋代,贬官到这里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罚,可苏轼仍然能自得其乐,继续他的美食发现之旅。
苏轼先时嘲讽王安石新政,卷入了乌台诗案中,被关在乌台(当时的御史台)103天,外面的人保他的也有,想杀他的也不少,最后还是王安石替他求了情,另外宋朝对文官的管理制度比较宽松,没有像清朝那样大兴文字狱,否则这一回苏轼准没命了。
苏轼被贬去了黄州,收入水平直线下降,可作为一名老饕,没有美食日子太难过了,于是他开始想折儿,自己动手找好吃的,后来这成了他贬官路上的必备课。
在黄州,苏轼挖掘了不少美食的做法:
当时宋朝猪肉价格最贱,苏轼好吃肉,就研究猪肉的作法,苏东坡还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坡肉就是这会儿发明的,现在吃的眉州香肠也是苏东坡潜心研究的结果,因为穷,吃不起肉,苏东坡还研究了豆腐的做法,他用黄州豆腐做的美食,吃得人都赞不绝口。
后来,苏东坡又被贬官到了更为遥远的惠州,在这里他写下了关于荔枝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只要有美食,天下任何处都能成为他的家园。
苏东坡留下了不少诗句,赞美食物,除了猪肉、荔枝,茶、笋、鱼等等都成了他赞美的对象。
比如“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吾今又悲子,轰著泪纵横”……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美食的热爱。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苏东坡被流放到了海南儋州,他又开始探索牡蛎的作法,还写信告诉儿子们牡蛎太美味了,要保守秘密,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热爱美的人往往不容易抑郁,苏轼被贬官那么多次,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估计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