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时候我觉得年龄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我活着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差距。是的,我也活在一个巨大的差距里。
例如我是家里年龄最小的,我和我哥的差距10岁左右之多。而在我哥之前,我老妈已经生过一对双胞胎,只不过没有活多久。
而我活着更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想想我的老妈,生了6个孩子只存活三个,这么小的概率之下,竟然还有我竟然还有生过两对双胞胎,只剩下我一个,所以我本身活着就是个奇迹,我活着,就是一个在巨大的生活差距里面的。
之前看完的散文集,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因素,写出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我也曾想,社会好像离我们真的很远,离我们普通人很远。让我们自己去写出这样的社会化的背景或者是因为写生活日常琐事,周围的看到或经历过,听说过、想到过的事情,去关联到社会性,写出社会大背景的趋势,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写成这样子已经是很难了。
但再去回看自己写的,有时真的别人的视角下就会纠缠到。你写作里的社会大趋势,因为他其实就在你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生活。
一个著名的作家写的杂文集又怎样呢?今天读的就是余华的10年磨一剑的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在读之前我一直思考,作家余华他要怎样写。这部杂文集呢?想想读过的《活着》里面的经历,我就在想这里面有多琐碎呢?
在琐碎里在平时又朴素的语言下,如何把落差写下来。我更多停留在活着里面的结局,从人物一点点的丰满到一个个鲜活着的可爱的人儿转瞬即逝间离开,幸福仿佛一直还在昨日,今天就已经失去了。你仿佛还没感受到冲突,他就已经回归一种平静和平时了。
主人公从年轻步入老年,从青涩张狂到回归平庸、平凡。而这本书,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要如何写脱离了唯一的农村环境,摆脱一个人的近似完整一辈子的故事,要如何写出差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