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面部份更多的是讲人生哲学“道”的部份。学以致用,扪心自问,检视自己,该如何做?金先生从以下方面分析了如何去做,是“术”的问题:学不讲大道理、学感同深受、直面别人的脾气、学说对不起的智慧、用心倾听的临在状态、会说话的艺术、真诚的赞美给人力量、感恩的强大能量、助人的起心动念管理、直面自己”不计较“后面的小人、学记名字。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做检视:
春节见到孩子们,有意无意的劝他们要终身学习、要管理身体,要尽快留心找另一半,以为是为他们好,一定会认真听,最好今年能有大的改变,不辜负我的一片好心,结果他们报以礼貌似的浅浅一笑,或者转身离开。这就是自以为是的我呀。反思后活捉到内在小人:不过是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孩子们暂时不能做到的,以长辈姿态、或自以为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的架势,给他们讲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好为人师而已。
解决爱讲大道理的解药是“感同身受”取代“咄咄逼人”,亲密关系成为今后要去修炼的功课。感同身受是双向的,关键点:说,听、问
面对别人坏脾气时,不能跟着较劲,以坏对坏。而是要先觉知,然后暂停,并尽量用心静静的听其言、观其行,感同身受他们的内在。他们有他们的勇敢和坚持,学习他们优点,,尽力帮到他们达到他们的想法
说对不起也要讲方法,最好不要直接说对不起。建议先说事实,再说因为什么事道歉
关于倾听:五级不听话,感觉我每一级别都有啊
高人说话的5个境界:第一,别人不问,不轻易说;第二,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句话;第三,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者身上;第四,说话留下很大空间,让听者自己去想明白;第五,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这5个境界目前望尘莫及,常常别人说话时身在心不在,特别爱抢话的毛病得改改
为什么发声?不管是面对面沟通、文字、朋友圈,检视自己是不是自以为是,为了虚荣心等,是为我说、为事说、还是为人说?
赞美的智慧:无我,充满爱,给对方力量的赞美。这个可以学习,做好了也能反哺滋养自己
感恩之心是生命中强大的力量,从广度和深度去修炼
就像家长不会帮孩子做作业,帮人不是非要给结果,关键是起心动念是什么
从不计较的外衣下'揪出内在计较的小人,长此以往,表里如一,内心光明
以前把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归于年龄大了,记忆不好,原来其实内人藏着自私 傲慢的小人
记不住名字的绝招:先是转变念头,把身边的人当家人,走心进入他们的世界
二、书中划重点的内容:
>> 亲密关系一直是我人生的大功课,其中一个过不去的关卡,就是太爱讲大道理了
>> 重新学习用“感同身受”取代“咄咄逼人”。自此以后,亲密关系成为我一门乐于学习的功课
>> 我如今的理解是,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是双向的,因此有三门功课要做。
其一,要学会“如实”表达 其二,要学会“放空”倾听 其三,要学会随时“不耻下问”
>> 说好听点是独善其身,实则是十足的鸵鸟心态。
>>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虽然号称脾气好,自认为豁达、潇洒,但潜藏在背后的却是傲慢和冷漠,对人的基本态度是合则聚、不合则散,最怕拉拉扯扯、纠缠不休。相反,某些爱发脾气的人,对人对事锲而不舍,远非我所能及。
>> 我审视自己的“道歉史”,归纳出四种境界:第一,克服自己的个性,有错就说“对不起”;第二,克服自己的执着,就算自认为有理,还愿意说“对不起”;第三,只要对方需要,随时可以说“对不起”;第四,人我两忘,只为大家以后都能更好而说“对不起”。
>> 先讲自己的“不听话”。如果把“不听话”的症状分为五级,我一定是第五级,也就是“好为人师”级。病征如下:第一,别人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第二,如果是熟人在说话,三分钟我就请他“说重点”,五分钟我就问他“结论是”;第三,如果说话的是长辈或“贵人”,我只好耐住性子假装听,但肚子里意见一大堆,还得控制表情以免被发现;第四,我偶尔会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目的是为自己接下来“发表高见”找题目;第五,如果场合由我主控,别人说话时我经常打断、插嘴或接话。
>> 我怎么学“听话”呢?只有一句口诀,就是:用心听!当别人在说话时,练习不插嘴、不妄断、不“心不在焉”,把别人说的每一句话,结结实实地听进去。
>> 修炼的方法也很简单: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做到,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开始这样学“听话
>> 至于我遇到的高人是怎么说话的,也有几点:第一,别人不问,不轻易说;第二,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句话;第三,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者身上;第四,说话留下很大空间,让听者自己去想明白;第五,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 ,“学说话”的重点是先学“不用说话”。
>>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 我把“说话”分为三类:为我说,为事说,为人说。
>> 第四种人,对生命有透彻了解,以助人为快乐,常能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