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想就父母写点东西,于内心而言还是有点忐忑,想逃,可是不写,又想到“说不出来做不到,说不清楚做不好”。为了促进与父母的关系进一步,我要勇敢的面对,不再逃离。
自去年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每个月都要外出学习,也非常认同同修们说的“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我们这一代和父母的关系都是近而不亲”。想想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确实如此,从大脑层面知道要孝敬父母,要孝敬老人 ,但只限于明白道理,回家只要大包小包拎东西就是爱的表达。自从上大学离家到现在加上外地工作已经24年的时间了,印象里好像没有和父母坐下来好好聊聊天、啦啦家长。好像也有,但也是最近学习之后的星星点点,也是在一点一点尝试靠近父母。
我想每个人和我一样,都是我本善良的,不用非得经过学习就知道要孝顺父母的。在这一点上大脑想法都是一致的,只是外在表达上借用了物质的东西来传递,买的东西越多、花的人民币越多就代表爱的深一点、孝顺的程度大一点。用嘴巴直接说和用肢体来表达就少的可怜,再加上身在外地,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因此和父母说说内心话的机会也就更少,也就是“近而不亲”。
课程的功劳确实很大,通过不断的和父母做链接确实在和父母的关系上尤其是和妈妈的关系确实增进了不少,对妈妈的偏见都一一释怀,阻碍我们的心靠近的屏障消除了。
以前对妈妈存在很多偏见,不认同妈妈的一些做法和价值观,甚至对之嗤之以鼻。通过学习知道妈妈也是人,也有自己错综复杂的原生家庭,也有自己独有得成长经历,还有时代的烙印,妈妈也是曾经的孩子,也是心理营养不太充足的孩子,妈妈也没学习过如何当妈妈, 但对自己的爱是真的。
开始有一段时间,总有虽近在咫尺,却心与心的距离有点遥远的感觉。 那种满脑子有想当面表达一下“爸爸妈妈我爱你,谢谢你们对我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的念头,而当面对面时,嘴巴想张却张不开,身体想靠近却移不动脚步的感觉确实让人有点为难。记得在学习后,当面对面时好几次都是在犹豫纠结中度过 ,真是有点“爱在心口难开”啊。后来就想别为难自己了,顺其自然吧。
之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最近,每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老二时,那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那种无限温情,那种充满爱的眼神,那种哪哪都好的感觉,我就在想,当初妈妈也是这样爱我的吧,一有这个念头,妈妈的爱就立刻包围了我,心中充满了来自妈妈的爱的暖流,心里就特别的温暖踏实 。我和妈妈的距离感就这样在我的心里一点点拉进,一点一点靠拢。那时妈妈的爱都化作了午后傍晚仍然紧张忙碌的劳作;化作了晚上我熟睡后的一针一线、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化作了寒冷冬日里一身保暖的棉衣、一碗热饭。还有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外地初中上学归来,妈妈给我留的已经有点发霉的“鸡蛋糕”热了热让我吃,这样写着写着竟然想流泪。
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好, 对爸爸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特别是这两年来聊城给我看老二,感觉爸爸是一个充满了爱和人生智慧的人,看老二特别有耐心,特别会和孩子玩,也由此更增进了父女之间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进步是,年前爸妈来聊城,带着妈妈去买衣服,我都是下车拉着妈妈的手,上扶梯挎着妈妈的胳膊 ,幸福感满满。
对父母充满了感恩,尤其感恩父母的是,前天把老二送到姥姥家,让我得以从两个月带娃疲劳感中缓解缓解,让我好一阵轻松雀跃。不禁感叹,父母健在,是我最幸福的事。
经过努力,现在是和父母心与心的距离近了,这样总结下来,忽然觉得还是不错的,自己为自己点个赞。以后要努力的方向是,尽可能创造机会和父母聊聊天啦啦呱,增加进一步的亲近感,从知道要更进一步做到。 我忽然想起,从心理学上有这么个说法,和爸爸关系好,能挣到钱,和妈妈关系好能守住钱。还是蛮重要的嘛,是不是财富通道也顺便打通了呢。
通过这篇简书,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和父母关系从模模糊糊到清晰的过程,也算有一个总结。
从这个基点出发,在未来的一年,在继续为孩子提供好的原生家庭,维护好自己小家的同时,在父母关系上,是我努力的重点,要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