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独树一帜
【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释义】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解释:元稹和白居易在唐朝时之所以能够自成一家,正是因为他们二人没有沿袭盛唐时诗词的一些老套路。
【近义词】
标新立异 自成一家 别树一帜 独具匠心 独竖一帜 独辟蹊径
【反义词】
如出一辙 蹈常袭故 步人后尘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自成一家。
【成语故事】
清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在《池北偶谈》里讥笑元稹、白居易的诗,没有清楚了解盛唐的门户(诗派)。这说法十分荒谬。
采桑目盲的老伯笑说:“大辨才从觉悟余,香山居士老文殊。渔洋老眼披金屑,失却光明大宝珠。”
意思是说渔洋山人(王士祯)如此聪明博学的人,居然老眼昏花,错失了大珠宝。
我以为: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竖一帜,正是他们不肯承袭盛唐窠臼。王士祯的意思,难道是要元稹、白居易像明七子一样描头画角,才配称为深得盛唐的堂奥吗?
要知道,唐之李、杜、韩、白,俱非阮亭所喜。因其名太高,不便诋毁;即便对杜甫也时有微词,何况是元、白呢?王士祯主张修饰,不重视性情。看他每到一处必有诗,诗中必用典,由此可以想见其喜怒哀乐之情太不真实了。
或许有人会问:“宋荔裳有‘绝代消魂王阮亭’之说,是真的吗?我回应说:“阮亭先生非女郎,立言当让人敬重,,让人感动高兴,不必使人消魂啊。但即使以消魂论,阮亭之色,也并非天仙化人,使人为之动情。他只能算是一位良家女,五官端正,吐属清雅;又能加宫中之膏沐,熏海外之名香,倾动一时,原不为过。但他的修词琢句,大概是从大历十子,宋、元名家搜集而来,取彼碎金,成我风格,恰不沾沾于盛唐,蹈七子习气,在本朝自当算一家数。无奈沈归愚、何子逊太看重他,而屿沙、心余则弃若刍狗:我以为褒贬都过当了。”
【造句举例】
周星驰在喜剧表演上独树一帜,终于成就了喜剧大师的称号。
清代的诗人,往往受唐宋名家所拘束,黄仲则可谓少数能自出机杼、独树一帜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