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7章《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一文中,讲述金光的故事。作者用一句话总结概括了故事结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金光的故事给了我一个启示:
自己的世界,是可以改变的 。
以前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这是天性,后天没法改变”。但是在持续工作中,总结过往经历。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比如,自己从来没想过在多人关注下讲话。但是在公司每次半年总结的“逼迫”下,不得不站在众人的目光下讲话。开始时非常紧张,能够感觉到腿一直在颤抖。经历过三次之后,这个状态就改变了。现在能够会议或年终总结中,非常自如地表达。
这些小小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之前的看法。感觉到,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是可以把自己改变的更好。
最近学习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也讲到相关内容。记得很清晰的课程中的一个例子:老婆工资5000时,老公发自内心的认为,老婆肯定能赚到1万,同时在言语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老婆就真的赚到了1万。老婆赚到1万了,老公又说老婆何止赚这么多,应该能赚到2~3万。后来也真的赚到了2~3万。当然,老公赚得比老婆还要多。
这个例子说明的是,老公内心是那种正向积极的,他的行为也是正向积极的,得到的结果也是正向的。可以想象,他们的夫妻感情也不会差。
有一个朦胧的感知。“追求幸福”比“逃离痛苦”更有积极作用。
以前在做安利的时候,曾接受到一个观念:怀着“逃离痛苦”的心态可以增强行动力。现在感觉这个观念可能不太适合当下大多数人的现状。因为现在社会整体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不像十几年前经常被拖欠工资,赚钱那么不容易。
还有,我发现:越是不想成为某某那样的人,就会更趋向于成为那种人。感觉就像是个“魔咒”,把你圈在“你盯着的,不想进去的圈”。不知道这是不是心理学上的普遍现象。
“追求幸福”和“逃离痛苦”的差别,有方向目标。我理解:“追求幸福”目标可量化,只有达到某个界限就实现了,幸福感油然而生。“逃离痛苦”是不想成为什么,没法量化,所以接线难定。不知不觉踏回那个圈,也全然不知。
尼采说过: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反过来解读:当你注视美景的时候,美景也在注视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