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师父是在一个茶会上,当时我们在台上做一个英式下午茶表演,师父的女儿家宁给我们的节目做主持人,在台上看下去并不十分清楚,只记得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没觉得高大,也没觉得伟岸,更没觉得有多么的神圣。
后来听龙井老师说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师父都会在书院给弟子上课,已经持续三年了。讲过的课程有“周易”、“诗经”和“论语”等,这些都是我想学习的,于是就产生了强烈的拜师欲望,也为此对这个老师肃然起敬,连续三年的每个周六晚上,而且都是免费的,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于是我问家宁,怎样能成为杨老师的弟子?家宁说回家帮我问问。而那时的我,只是对所讲的课感兴趣而已,对师父并不了解。
2015年3月7日,通过天宇师兄的保荐,我跟娜娜一起正式拜师,成为了师父的正式弟子。师父给我取的字叫:宇曌,当我听到这个字,顿时汗如雨下,这名字意味着师父对我多么深切地期望啊!当天恰逢星期六,师门上课的日子,也是从那天起,我推掉了每个周六的应酬,跟师父学习,直到今日,除了因师父出门在外停课外,没有一天缺席。我总在想,师父不为金钱,不为名利,无论酷暑严寒。春夏秋冬都能坚持来我们讲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听下去呢?对师父的敬意也是从此刻开始加深的。
走近师父,已经是一年后。2016年的4月,师父要去深圳给天石师兄的培训机构讲«资治通鉴»,师父尚未答应有其他弟子同行。而在此之前,除了我之外,所有师门各小组的组长都已经陪同师父去过深圳了。于是我对师父说了我想去的想法,并且说组里的宇珲要跟我一起去,师父同意了,同时告诉我,这次讲课的是一个付费的机构,虽然负责人是深圳师门的一个师兄,但我们要听课,还是提前沟通一下比较合适。其实当时我的压力很大,深圳大多数弟子我都没见过,借师父的光儿去蹭课,人家还得负责接送、食宿。真是不好意思,最主要的是虽然听了一年师父的课,但自己觉得并没有太多的长进,我暗自告诉自己,此行可千万别给师父丢人啊!
深圳之行我见识到了深圳师门的学习热情,也拉近了我跟师父的距离。走近师父,才让我觉得师父在平日也没有那么严肃、那么可怕,反而特别地让人愿意接近,愿意亲近。讲课的时候,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老师。私下里时更像一个平易近人、和善可亲的兄长,耐心细致地解答弟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父说过:“师徒是一辈子的朋友”在生活中能够有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啊。
师父很真诚,真诚得可爱。那段时间给我们上课他都会喝凤凰红茶,这次,我悄悄地让服务人员换成了茉莉花茶,当时天气比较热,我觉得喝点儿白毫银针茉莉花茶会更加适合天气。师父喝了一口后,猛然抬起头,笑着问我“茉莉花?”我回答说是。此刻,师父脸上的表情,开心得像一个孩子。
师父很执着,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师娘腰疼病犯了,我帮着找个人来给按摩,正好顺便等着送师父去派咖啡上课。师父当天去学校参加会议,刚刚坐公交车从吉大南校回来,已经快六点了。师父进门就说:“我得快点儿吃,别迟到了。”说着师娘已经着把饭热好了,我到楼下发动车,不到10分钟,师父就夹着一本书从楼上匆匆下来,手里拿的是给正在我们讲的«传习录»。在车上,我问师父:“师父,您累么”?师父说:“给你们上课,不累。”此刻,我的心里说不出的感动,我们该跟师父学习的,太多,太多。
师父很风趣,他给我们讲课时,只是拿着一本书,从不备课,然而每节课的旁征博引都非常地精彩。在以前的讲课录音里,经常能听到掌声和大笑声,有时候,在车上听以往录音时,我会自己在车上哈哈大笑,笑得像个傻子。在跟我们闲谈聊天时,师父也会经常爆出金句,引得我们频频发笑。一次公开课后,一个师弟的孩子说初中毕业后想学艺术,想征求师父的意见。师父讲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其中的几句话被我记录了下来,现在还存在手机里。“人生要存在变数才有可能活得精彩!”“我们既要学会仰望星空,又要学会脚踏实地。”“想要成功,就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所以就要提高效率。”“要想HOLD住,就要一直进步。”想来这些话不仅仅是对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受用终生的。
师父很博学,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老子”“格言联璧”,随随便便就可以引用原文。最让我瞠目结舌的就是“红楼梦”里的情节,师父都能说出大约发生在第几章。我曾经问过师父,红楼梦共读过多少遍,师父说他也记不清楚了。最爱跟师父聊天,但估计师父不太爱跟我聊,知识储备量太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喜欢听师父跟天硕师兄聊天,从甲骨文到李白苏轼,从梁实秋到周树人,我抓个手机不停的百度,才能略知道个大概。我经常在想,假如一个人的知识能用U盘来储存,师父的大脑内存得多少个G呀,搞不好都得用移动硬盘。
师父在«修心要旨»写过一段话:“我是一个怯懦的人,恐怕担不起这样一副重担;我是一个脆弱的人,恐怕没有恒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但我也是一个冲动的人,不管自己是否担得起、走得下去,就已经将弘扬儒学作为自己的任务,并作为自己后半生的事业。收弟子,就是要寻找有缘人,帮我一起来承担这副重担,我们相互勉励地一起走下去。成也罢、败也罢,风雨也好,彩虹也好,我想,我们毕竟一起走过,感受过不一样的人生,走向生命的更高层次。这样,我也就可以说是不虚此行了”。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这就是我的师父,杨军先生。今生得此恩师,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