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丽丽,女,198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本文首先给出了丁小平所揭示的肯定嵌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其次,论述了肯定嵌否定规律的用途和方法;又次,介绍了丁小平对包括肯定嵌否定规律在内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所做的完善性工作;再次,论证了肯定嵌否定规律属于马克思主义;接着,论述了肯定嵌否定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肯定嵌否定规律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给出结论。
关键词:肯定嵌否定结构;辩证的否定;否定之否定
一、引言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是对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扬弃和发展。由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再经汪永祥、杨耕、郭湛修订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我国最杰出的哲学专业教材,它是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水平的标志。这套教材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时指出:“否定是对事物的变革,可以改变事物的原有存在形式,使一事物变为它事物。但是,如果仅仅限于这种认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事物辩证发展的完整进程,就会把发展仅仅看做是一事物变为它事物,再变为另一它事物的无限否定过程,即甲变成乙、乙变成丙、丙变成丁,以至无穷。后来的否定,离开出发点越来越远,同出发点越来越不相干,于是,原来的事物就在这样一个无限的否定过程中消失了。这样,我们就看不到事物如何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辩证运动过程了。”
[1]159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正是事物发展中呈现的这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必然性。
其实,多数事物的发展并不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只是事物发展的特殊情形,而一般情形的发展恰恰是在“甲变成乙、乙变成丙、丙变成丁”过程中实现的。以人类社会为例,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又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在这里可以看出,社会这一事物一直在不断发展,可是,这里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可见,黑格尔所发现的否定的否定规律,虽然经过头脚重置过程,但并没有揭示事物发展更普遍的规律。那么,这个更普遍的规律是什么样的呢?
我国数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工程师丁小平先生所揭示的肯定嵌否定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状况,它就是事物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二、肯定嵌否定规律
1、肯定嵌否定结构
丁小平指出:“世界从存在性角度看,有实在和虚在两种表现。事表现为虚在,物表现为实在,事物的历史也同样表现为虚在。事是物的表现,但前事也参与后物与后事的决定,因此,这种虚在是不可忽视的。”[2]101紧接着又指出:“一切事物,在横向上,都是与它事物以生、克、乘、侮的关系相互作用着;在纵向上,以肯定嵌否定方式或曰量质互促的方式演化着。”[2]102也就是说,事物在横向上是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其根本;在纵向上新事物不断萌发,从而否定旧事物,当然,偶尔也发生负否定,也叫复辟。如果说相反相成结构是事物的横向基本结构的话,那么,肯定嵌否定结构就是事物的纵向基本结构,即事物的发展结构。肯定嵌否定结构是处于发展中的事物的最深层结构,是事物的组分及其外在结构所蕴含的一般内在结构。
肯定嵌否定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否定因子作为肯定结构的一部分根植于肯定结构之中,而否定因子中又以同样的方式根植着更细微的否定因子,这种根植关系可以是n代。其中,同一拓扑组分的否定因子根植的代数决定着相同拓扑结构的事物的代数和寿命。
事物的不同在于构成肯定嵌否定这一终极结构的材料的不同,而不在于肯定嵌否定结构自身。这就好比猴与猪的不同在于不同基因的细胞,而不在于生理结构,相反,其生理结构是一致的——都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该事物的组分所组成的肯定嵌否定结构在外在条件作用下的自我否定。否定的动力在于事物自身已经贮存的能量,或者在外界条件下所吸收的能量(对于无生命事物而言,是外界条件提供能量),再或者是贮存的和来自外界的双重能量。
2、肯定嵌否定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肯定嵌否定结构与外界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事物得到其发展变化所需能量,或者使事物贮存的能量不断释放,从而,使事物的肯定因素得以发展,否定因子随肯定因素的发展而萌发,随肯定因素走向鼎盛而壮大和独立,并最终否定旧的肯定因素成为新的肯定因素,从而,形成新的肯定嵌否定结构,使事物发展到新的阶段。事物的发展就是其肯定嵌否定结构的不断更新过程。
需说明的是,事物的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加成、取代、合并、分化、吞噬等等运动形式都是事物的横向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都是为事物的纵向发展提供动力,而自身无所谓发展,即不能说两个事物合并了就是发展,分化了就是倒退。也就是说,事物的横向作用大多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而肯定嵌否定规律一般不规定事物的分化或合并等。合并与分化等是肯定嵌否定结构的重组,而不是更新。
一切量变只要不超越度,事物就暂时停留在该历史阶段,当量变超越度时就会发生质变,这个质变就是否定。度的不同,决定着事物的否定的方式也不同。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一种状况是外界条件比较均衡地促进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共同发展,并在肯定方面发展充分的情形下,发生一次性的否定。另一种状况是外界条件在中途不利于肯定方面却利于否定方面发展,这时,要么事物解体,要么,事物以较低的度发生分步的部分否定,最终,通过若干个部分否定完成总的否定。
对于分步部分否定情形,由于根本的否定不是一次性发生的,因此,其间会发生旧质与新质并存的状况。对于这种情形,事物要么超速发展,要么发生负的分步部分否定,或者两者交织。
需顺便说明的是,量变质变规律是事物肯定嵌否定结构的质与量视角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独立于肯定嵌否定规律的又一个规律。诚然,事物的横向运动形式也会呈现出质与量的变化,但并不遵循量变质变规律。
三、肯定嵌否定规律的应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和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就使得经验常常失灵。人类高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本领就在于人不仅可以利用经验,而且还可以利用规律和规性,这样就实现了以静制动。丁小平指出:“所谓‘静’就是经验、规律和规性;所谓‘动’当然是现实中的具体事物。经验虽然也是“静”,但经验是现象的“静”,而规律和规性是本质的‘静’。作为不变的本质的‘静’,就可以制作为变的‘动’,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规律的意义在于,向前可以追溯历史,向后可以预知未来,于今可以把握现实。不管是用肯定嵌否定规律追溯历史,还是把握现实,抑或预知未来,第一步都是破解该事物内部的特定的肯定嵌否定结构,即该事物内部肯定嵌否定结构的具体构成;第二步是弄清该事物的外部条件及其与事物内部肯定嵌否定结构的每一组分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是分析和判断外界条件对肯定嵌否定结构中的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产生的此消彼长。
对于把握现实,就是要通过控制外界条件,甚至是通过调整事物内部的肯定嵌否定结构的某组分,使事物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演化。对于追溯历史,无论是追溯此前至前一否定后的历史,还是追溯前一否定前的历史,都要知道一方(比如外界条件史)推知另一方(事物自身史),或者相反。对于预知未来,就是要按照现实条件及其现实条件的变化,判断事物自身的演化。当然,追溯历史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历史评价,比如,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十月革命”。这就是肯定嵌否定规律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用途。
四、丁小平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重新梳理
一方面,丁小平指出,结构主义学派是哲学史家造出来的,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从未结成共同的组织。然而,索绪尔、列维-施特劳斯、皮亚杰、拉康、阿尔图塞和福柯等人却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领域形成了共同的结构主义的哲学观点——“结构先于要素”
[3]267,并且认为:“只是由于结构,要素才获得其意义、功能、性质”[3]267。其实,组分(要素)与结构就是内容与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结构主义的意义在于对重组分(内容)轻结构(形式)的纠偏,而教科书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讲解恰恰存在这种偏激。丁小平还进一步指出:“事物的本质也同样存在组分与结构的问题。”因此,不能从结构角度阐释规律是肤浅的,而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工作者恰恰不能从结构角度讲规律,其实恩格斯早就指出:“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4]938,这里的“普遍性的形式”就说的是结构,可是,谁用恩格斯的这个规律定义了?
另一方面,丁小平还指出,没把毛泽东放在眼里的人无不是浅薄的人。毛泽东揭示的内因与外因原理是对哲学的一大贡献,毛泽东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302因此,除了世界这样的终极事物之外,一切事物无不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存在,在与外界条件的相互作用之下运动变化。
丁小平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梳理正是基于如上两方面进行的。他说,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法规律的头脚倒置的改造和作用范围的改造是正确的;另一方面,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刻意指出黑格尔的三大规律忽视了外界条件,但决不意味这三个规律可以忽视外界条件,而教科书编撰者就是做了这样幼稚的事。因此,必须给出具有外界条件的辩证法基本规律。丁小平还指出,事物总是有结构的事物,对立统一、量变质变也都有它的结构。只有认识这种本质的组分和结构,对立统一规律、肯定嵌否定规律或量变质变规律才可以不再是空中楼阁。虽然事物的外在组分和结构与外界条件的对应关系往往是清晰的,可是,事物的外在组分与结构不具有一般性。相反,只有阐释了内在结构与外在条件之间的关系的辩证法基本规律才具有实用价值。
在上述梳理之外,丁小平区分了存在规律与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指出:“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仅仅是肯定嵌否定规律的特例,即肯定嵌否定规律才是较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具一般性的规律。”[2]102因此,丁小平首先用带有外界条件的肯定嵌否定规律替代否定之否定规律,然后,又对传统的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进行了科学化改造,这就是他所做的对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梳理。
五、肯定嵌否定规律属于马克思主义
不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辩证法问题上人们只注意马克思在《<资本论>1872年跋》中谈黑格尔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谈黑格尔,而忽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对辩证法的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1872年跋》指出:“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6]9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指出:“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它们实质上可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4]90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受到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重视,从而,形成了今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事实上,马克思早在1847年10月底的《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的道德化》中就指出:“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7]329紧接着马克思举例说明:“比方说,人民在自己的发展中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就是否定自己从前的政治存在。”[7]329最后总结指出:“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7]329恩格斯指出:“每一个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8]223
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如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以肯定的形式存在,而一切发展都不过是对自己从前形式的否定,否定是从前的肯定形式与现在的肯定形式相互联系的环节。如果马克思再往前走一步——揭示出一切事物共有的肯定嵌否定结构,那么,肯定嵌否定规律就在1847年底诞生了。
无独有偶,毛泽东在1959年底也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9]108这里的“边”又何尝不是“否定”?准确地说就是“辩证的否定”。可见,毛泽东的论述又为肯定嵌否定规律提供了另一个版本。更可贵的是,毛泽东还提出了内因与外因的原理,这就为整个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基础。
肯定嵌否定规律就是“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的一般法则,也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边”的法则。由此可见,作为辩证法最普遍规律的肯定嵌否定规律,它并不是横空出世的东西,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自然而然的东西,也是党中央三次发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号召所取得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创新成果。肯定嵌否定规律属于马克思主义。
在这里,还要顺便提及,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10]345和“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10]372。也就是说,事物的生存总要履行量变形式,事物的结束只能表现为质变。这是肯定嵌否定规律的更早的雏形。这说明,一方面肯定嵌否定规律并不是横空出世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的先人在辩证法问题上并不输给黑格尔。
六、肯定嵌否定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之间的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黑格尔那里叫作否定的否定的规律。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6]94针对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
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和否定的否定的规律,恩格斯指出:“第一个规律是在他的《逻辑学》的第一部分即存在论中;第二个规律占据了他的《逻辑学》的整个第二部分,这也是全书的最重要的部分,即本质论;最后,第三个规律表现为构筑整个体系的基本规律。错误在于: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它们中推导出来的。”[4]901-902马克思主义者对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去唯心主义而唯物主义化,同时,把它的适用范围再拓展到自然和社会领域,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有特定含义的,所谓否定之否定“即对最初的肯定性的某种回复,对事物发展的出发点的某种回复。”[1]159-160而且,“只有在揭示了这种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过程的基础上,才能较完整地把握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完善的发展性质。”[1]160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不仅描述的是接连着的两次否定,而且,这种否定还必须具备回复性。肯定嵌否定规律则不然,它描述的是一次否定,更无所谓回复性。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否定,精准地说是辩证地否定完成的,但是,这种辩证的下一个否定通常并不一定在提高的前提下朝着原肯定方向回复。因此,一般的接连着的两次辩证否定就是肯定嵌否定规律的两次表现,而特殊的接连着的两次辩证否定,即第二次否定又朝着前一次否定方向回复的否定,遵循的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由此可见,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是肯定嵌否定规律的特殊表现,即肯定嵌否定规律包含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可以说肯定嵌否定规律较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言是更一般的规律。
也可以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变化在相反两种可能下进行的肯定嵌否定规律。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对于“糊涂”与“聪明”这种二变化态的事物而言,接连两次遵循肯定嵌否定规律与遵循一次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样的。可是,如果在“糊涂”与“聪明”之外还有一个否定可能的方向——“失常”,这种情形下,否定之否定规律不一定再适用,而肯定嵌否定规律仍然适用。
七、结论
丁小平将其所揭示的肯定嵌否定规律公诸于世已历十年以上,当然,其最初的名字叫作辩证的否定规律。十多年来,这个规律被哲学工作者广泛应用,收效甚佳,然而,也有轻微的不同声音,而这仅有的不同声音竟然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之内。之所以说让人匪夷所思,是因为他们承认否定之否定规律而不承认肯定嵌否定规律。只要承认否定之否定规律,就得承认辩证的否定;只要承认辩证的否定,就得承认肯定嵌否定结构,否则,辩证的否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可以这么说,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在事物只有两个相反变化可能性的状况下的肯定嵌否定规律的连续两次应用。因此,接受否定之否定规律而不接受肯定嵌否定规律是不可想象的。也正因为如上诸依据,我们说肯定嵌否定规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肯定嵌否定规律的揭示,标志着人类的辩证法研究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肖前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 董朝晖等,《丁小平的学术思想及其启示》,《质量与市场》,2020-08(上)
[3]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第1版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9] 《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0] 张登本等主编《黄帝内经》(上),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第1版
本文转载自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转自:www.sinoss.net/c/2021-10-18/566796.shtml
发布于 11-21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