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死的承诺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这两句话出自一首先秦古歌——《徐人歌》,这首歌之所以流传了上千年,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季札最为贤德。吴王到了耄耋之年,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札。但在当时,王位的传承都是长子继承制,要由季札的兄长们来继承王位,季札恪守礼法,坚持不受。最后,季札被封在延陵这块地方,人们尊称他为“延陵季子”。

有一次,季札出使到晋国,路上顺道拜访了徐国,徐国国君非常热情诚恳地招待了他,季札为此十分感谢。

当时,季札腰间佩带着一把高贵的宝剑,徐国国君很是喜欢,心中想要,但忍着没说出口。

季札察觉了,心想:“我现在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还需要这把宝剑衬托使者的身份;等我从晋国回来,一定把宝剑送给您,做为对您真挚友谊的答谢!”

经过漫长的旅程,季札顺利完成了他的外交任务,终于要回国了。他再次路经徐国,准备将宝剑送给徐君,没想到,徐君却已过逝。

季札来到徐君的墓前,解下腰间的宝剑,亲手挂在墓旁的树上,转身离开。

随从人员惊讶地阻止:“徐国国君都已经死了,您这是要送给谁呀?何况您从来就没说过要把宝剑送给他呀!”

季札说:“不是这样的。当时我虽然没有开口说,但心里已经答应了,现在又怎能因为徐君死了就违背我心中的承诺呢?”

明 张宏〈延陵挂剑图〉

徐国人民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他们为季札做了一首歌: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受封在延陵的季札先生啊,他没忘记自己对老友的承诺,

解下了价值千金的宝剑啊,系挂在坟前赠给徐君!

后人把这首歌称为《徐人歌》。

季札心中的承诺其实是没有人知道的,徐君也已死去了,不会再需要这把宝剑;但是季札认为:“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我一开始就在心里做了许诺,怎么会因为对方死了就违背初心呢!”

季札看重自己的真念,不是把承诺当作人际间的应酬;这个简单却无比纯净的守信举动,不但赢得了徐国百姓的敬重,更向世人展现了“真”与“信”的深刻内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