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人养羊烹饪羊的历史,在汉代已有“户户具鸡豕,十里闻羊香”的记载。每到寒冬,这个县级城市都会迎来周边城市驱车几十公里蜂拥而至的食客们,他们愿意在街头各家爆满的小店门口排队数小时,只为了喝到这一口地道的羊肉汤。
沛县羊肉汤之所以好吃,就在于羊肉香,以及汤味鲜香浓郁。而在制作上更有一番讲究——要选用本地大耳羊羊肉精工细作,并经过大锅慢炖、单锅小炒等程序加工而成。”而王国鹏羊肉汤老板王国鹏也说:“要做好羊肉汤,首先在于选好原材料,其次在于炖羊肉汤时的经验把握。”记者在经过采访相关专业人士,并详细观察生产和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了沛县羊肉汤的四大制作秘笈和三步去膻味方法。
一、三道工序,去除羊肉膻味
首先,将羊肉焯水,可去除其90%的膻气;其次,在烹调时加入“扶正祛邪”的香辛料,如花椒、白芷、草果、良姜、肉桂、小茴香等,在火力的作用下,会慢慢剥离羊肉深层驻留的异味,可去除全部膻气的9%;最后,去膻的目的是增香,所以适当添加特定香料,如孜然、肉豆蔻等,就能让羊肉散发出“顶风香”的诱人味道。
二、料包轮换用,香味更持久
熬羊汤的料包气息不可太浓烈,只用到白芷、白豆蔻等少许几味能够压制膻味的香料,而没有太多散发厚重香气的药料,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羊汤的本味;煮羊杂的料包则担负着去膻除异、提鲜增香的使命,因而需由花椒、小茴香、草果等多种香辛料复合而成。
三、煮羊杂顺序有讲究
煮羊杂时要先放颜色浅的部位,再放颜色深的部位。羊肺必须煮得过火入口才会软嫩且易于咀嚼,而羊肝则须最后放入,这是因为它在煮制过程中会不断冒血水,过早放入易将汤色染得乌黑。煮羊肝时不能离人,下锅10分钟后就要不断用筷子插入其中,当拔出筷子后血水不再外冒,而是保持一汪血水与洞口齐平时,即可判断羊肝断生,此时火候刚好,捞出羊肝切开后,截面有“粉心”,入口软糯粘牙;若羊肝煮得略微过火,则呈现出入口化渣、却不软糯的口感;若羊肝煮得“严重过火”,见风后表面变黑,切开后的截面有“青心”,味道发苦,无法使用。
初加工时,羊肉、羊杂表面的血处理干净即可,如果把血水全部泡净,就会损失本味。
四、羊汤不白?加点脑花和骨髓!
有些餐厅靠骨汤粉等添加剂给羊汤增白提鲜,客人喝过一两次后就不再登门,这种做法无异于自绝后路。杨老师用羊骨熬汤,用羊脑和骨髓合炒的“油料”为汤色增白,油料入锅后必须用大火持续煮沸,羊汤才会变得浓白。
五、羊汤吊制何时冲汤?
1、将羊拐骨煮至用手一拽就开的程度,就要立即改大火冲制,效果最佳。
2、用羊脑与骨髓炒好的“油料”入锅后必须用大火持续煮沸,这样羊汤才会变得浓白。
六、用勺子撇浮沫?错!
煮羊汤时会产生浮沫,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汤汁烧沸后即不断用勺子撇净。这种方法是错的!肉类原材料汆水后骨头中的血和污物会冒出,在加热过程中,血对污物有凝结作用,可起到“清道夫”的作用。羊汤刚煮开即撇走血块,污物来不及凝结,此时会面临越撇越多的尴尬,既费劲又撇不干净;另一方面,用勺子打浮沫,会将羊骨中煮出的汤油一并撇走,影响羊汤的香味。正确做法是:羊汤大火烧开5分钟后用细漏代替勺子打掉血污,此时,汤面上只余一层羊油,这样的方法打浮沫只去污不去油,煮出的羊汤味道更香浓。
羊肉汤不论在什么季节都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美食,所以王国鹏羊肉汤的生意一直非常好,每天熬制的羊肉汤都不够卖。所以想要品尝的朋友们,可以去试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