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轰趴?
轰趴是英文"Home Party"的英译汉发音,其真正的含义也就是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它一直是西方国家传统与主流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类别多样,精彩纷呈,以至于现在不少西方国家更宽泛的称之为"House Party"。对国内来说,轰趴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聚会方式,近几年来在台湾非常流行,并逐渐传入大陆,泛指夜店主题派对。(360百科)
我最开始接触轰趴的时候是很悲观的
轰趴的布置给我呈现一种“四不像”的感觉。在一个别墅或者较大的空间里布置KTV,桌球,桌游室,厨房,电脑,vr,麻将机等等,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就是一个轰趴。我很想知道为什么轰趴就必须是要这么布置呢?感觉什么都有,却没有吸引人的东西。
在我看来轰趴里的所有的服务都不能和专业的商家比拟,首先产品就不行:ktv,vr设备不如商场里的商家做得好。其次就是氛围:桌球,厨房等的氛围没有桌球管,私人厨房做得好,基础的体验做得不好,就不要希望消费者第二次消费了。并且ktv,桌球,vr等的利用率明显没有。
第二:轰趴到底是提供了什么服务
解决转场的需求,20到30人聚会场地并具有私密性,解决群体偏好不一致。那么这些需求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伪需求呢?
首先转场是一个大家的消费习惯,这么多年了大家都有转场的习惯,所以我们要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必要解决转场的需求,转场的目的是到另外一个更合适的地方继续娱乐,转场是有选择的余地的,而别墅的每个项目都是固定,所以没有选择,是转场这个需求吗?
20到30人聚会场地,并须有私密性。这个是满足了
解决群体爱好不一致的需求。为什么我们要爱好一致呢?为什么聚会还要爱好一致呢?20到30人的聚会提供多少服务才能满足每个人的爱好啊!那么满足了每个人的爱好会有什么效果呢?就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露一手”,能得到大家的赞赏那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当然这样的分析视角是从一个完全陌生的状态来对轰趴的分析
这两天收集了一些资料对轰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过后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消费者是对party的需求,并不是对场地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是服务。
他们要自己做饭轰趴主就得给他们备好教程,他们要吃烤羊腿轰趴主得又能力给他们订到全羊宴;他们要一个特别浪漫的求婚方案,你就得给他弄出来10个出来给他选择;他们要一个不一样的生日party,你至少要有10个方案。
轰趴是解决30人聚会定制服务提供商
2-3;5-10;10-15;15-35;35-100;不同人数的聚会在一起的目的和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的服务也是不一样的。
15-35的聚会是一个部门,一个班级,一个大家庭,身边的朋友,一个party刚好合适。现在社会上缺少30人左右聚会服务商的。旅游,农家乐,游乐园等也算是一部分,但是太消耗消费者时间,时间成本高,而对于请客的人来说更是麻烦。现在市场能给30人左右的聚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的人相对还是较少,当然也包括轰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