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葬父
在县城西大约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大的村庄,这个村庄的名字就叫“小董”,史书中有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的《卖身葬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传说中的董永就出生在小董村。董永从小家里很穷,幼年丧母,父亲也未能再续,故父子俩相依为命,艰苦度日。
董永到了十五岁上,眼看父亲一天天衰老了,还得一天到晚家里、地里一个人忙活着,历尽千辛万苦,供应自己上学。他不忍心让老父亲一个人“死受”,便决定不再上学,来帮助父亲干些家务,以减少老父亲的劳累。
这一天傍晚,父亲从地里回来,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便一头栽倒在床上。董永以为是爹爹太劳累了,想先让他休息一下再起来吃饭,谁知过了好大一会儿,待董永再上前去叫喊爹爹用饭时,竟发现爹爹满头的大汗,连说话都非常吃力。从此,爹爹竟然一病不起了。如此一连三天依然汤水不进,这可吓坏了董永。
一个小孩子,昼夜一个人伺候在老父亲床前,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想请个郎中为父亲治病。可家里哪有钱啊,但是眼睁睁看着爹爹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总不能眼看着爹爹活受罪啊。想了想,董永只好在村里挨家挨户借起钱来了。想方设法为爹爹治病。心里想,只要把爹病治好了,到时再大的困难也都好办了。说也奇怪,一来是连续服了几服药,二来是由于董永的精心伺候,使爹爹的病一天天的渐渐好了起来。
这天,董永扶着爹爹慢慢地做起来了,招呼着喝了半碗稀饭之后,爹爹说:“我的病看来也好得差不多了。孩子,我看这药就别再吃了吧。”
董永听了,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感动,又是难过。高兴的是爹爹的病居然好了,感动的是老爹为了节省钱,竟然连一副药也不愿意多吃,难过的是自己的家里太穷了,让爹爹操心,舍不得花钱买药吃来治病。想到这里,董永笑着对爹爹说:“爹,你说得对,不过医生曾经特意交代过我要我再三无论如何也得让你把这最后的一副药吃了,而且是一定的要吃下去的。余下的就是没法调养身体了。”
父亲一听,觉得孩子说的也在理,于是点头同意了。董永扶着爹爹躺下后,很快洗过了碗筷,手持药方子就向着药店走去。此时,他的心中有许许多多的说不出的高兴,身体虽然辛苦,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董永从药店里出来,在回家的二路上,不时就遇到熟人,只见他手里提着药包,都要停下步来好心问一下他爹的病近来如何。每当这时,董永总是站着很有礼貌地回答说,多亏乡亲们的帮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于是就把近来的而变化,详细说给大伙听,郎中说:“这最后一副药服下就完全好了,剩下的只是说再调养一下就完全好了……”
大家赢了都很高兴,纷纷议论着说:
“真不容易啊!多亏了你这个孩子”
“这孩子真好,真懂事,十里八村也难找。”
……
咱们不说人们的如何议论,咱们再说董永手里提着药包边走边想:好了,这下可好了,待爹爹把这最后一副药吃下去,我再努力加以用心照顾和调养,爹爹会很快就会护肤健康的。他心里是这样想的,走起路来,脚步也轻松多了。不料,当他怀着欣慰的心情进入家门时,万万想不到等待他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只见爹爹躺在炕上,佝偻着身子,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一条腿耷拉在炕沿上。于是他急忙跑过去搂着爹爹,一个接一个的连声喊叫——
“爹爹,爹爹……”
可是不管他怎样呼天跄地的呼号、喊叫,爹爹却一点儿也不回声了。他摸摸爹爹的心口,那里早已停止了跳动。
随即一下子扑倒在爹爹的身上痛声地大哭起来。
凄惨之声,惊动了左邻右舍。大家纷纷前来,看着眼前这种情景,人人脸上都挂满了泪花。父亲去了,只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今后的日子该咋过呀!
就说眼前吧,人死了,家中穷的连块棺材板子也是付不起的呀。这该咋办呀!
众人议论纷纷,爱莫能助。正当大伙无计可施之际,还是董永想到一个主意。他曾经听父亲常说,离此不远的傅家村有个大户傅员外,平时乐善好施,肯解人之危难,我何不县到他那里借些钱来,先安葬了父亲,再去替他干活呢。反正就我一个人,只要有个吃饭处就好。于是他一边哭着,一边把这一打算想法告诉了几位老者。大伙儿一听,琢磨着这倒是一盒好办法。于是大家商量着,选了两位会办事的长者,随同董永一起来到傅村找傅员外。
说明来意后,当时也引起了员外的一颗恻隐之心。他本人也是穷苦出身,后来才致富的,自己也是个大孝子,因此对董永十分同情。双方很快就讲明了条件,写了字据。接着就先支付了三年的工钱。董永带了这些银子回来。在众乡亲们的帮助下安葬了父亲。而后,董永叩别了众人,一个人打点了小包袱,背在肩上,出来了,他回头把屋门也锁上了。
出了家门,顺着大路,步行往傅家村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