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7年7月份实习,每天中午下班,从单位回宿舍总要经过一个胡同,胡同口常年有一位卖凉皮的阿姨,手推车就是她的摊位。她家的凉皮很受欢迎,不但好吃而且四块钱就能买一份,我们常买来做午餐。吃完的汤汁偶尔还会用来蘸馒头。还记得那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宿舍里吃凉皮总会觉得别人的凉皮比自己碗里的好吃。
卖凉皮的阿姨人也特别好,我们等着制作的时候会和阿姨聊几句。我们觉得凉皮是特难做的食物,阿姨却说很简单,把面洗洗,上锅蒸就行,说有空可以去她家,她教我们做凉皮。
一年后,实习结束时凉皮涨到了五块钱一份。我们也没有去阿姨家学习制作凉皮。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十年间我吃的凉皮次数屈指可数,也就偶尔在单位食堂吃吃。
去年同学来北京我们还一起回忆了那个胡同里阿姨家的凉皮,摊位不知道还在不在。
据说今年在网上凉皮制作的视频特别火,正好有空,正好想吃,于是也跟着学学如何制作。
基本步骤就是面粉放盐,冷水和面,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半个小时,用没过面团一半高度的水洗面,洗4-5次等水变澄清,将面筋放点小苏打,上屉蒸15分钟。洗面水过滤后静置3-4个小时。去掉上清,下面的沉淀物搅匀,倒入刷油的容器,用烧开的水蒸5-6分钟后,将容器取出,置于冷水盆中,冷却后,揭出薄薄的面皮。切成条,拌上面筋块、黄瓜丝、蒜泥、麻酱汁、生抽、醋、辣椒油。制作就完成了。
通过动手做,终于懂得卖凉皮阿姨说的洗面是什么概念了。原来确实也不太难。
我们没有酵母用小苏打替代,蒸出的面筋没太发起来;没有合适的容器就用盘子蒸了,费时且面饼有点小外其它的都算完美。
学会了制作凉皮,同时也实现了十多年前的愿望,是一件很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