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的时候总是加班,搞得自己时间很紧张,很多事情都来不及做……可到了休息的时候,时间明明很充足,本应该可以做很多事情,却还是之前一样
——低效。
这件事情困扰了我好几天。
是我自控能力太差?
是生活节奏太乱?
还是脑子太乱?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怎么走出这种状态?
这个月我们的社群,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分组模式——兴趣小组。
昨天兴趣小组的负责人们都沸沸扬扬的开始招募了。我因为兴趣多,所以准备多加入几个小组,正好用这些事情填满我的时间,让外界的约束来帮自己整理一下生活。但最后一打听才知道,一个人只能选择一个兴趣小组加入。
于是
我就去找管理员商量。我说我精力顾得过来,能不能让我多加入几个小组?
他说不能……
接着他用微信电话给我做了27分钟的思想工作。
他给我讲了精进主义。用各种天上的地下的古代的现代的例子来说明。他给我讲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重复着一句话:
这是个头脑清楚的人。
但他并没有说服我,只是给我讲明白了一个道理。
完了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到底要我怎样做……
下意识的拿起手机刷各种消息。
这时候看到了一个链接,没头没脑的就点了进去。
是一篇讲怎么写出好文案的文章,里面有一段内容提到了“舒适区和学习区”。
这时候,我的认知开始旋转……
我之前认为,“玩”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用玩的态度,最起码能说明你爱这件事情,而爱做一件事情,又怎么能做不好呢?
事实上,抱着玩的态度,的确可以“学会”一件事情。但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这让我想到了玩游戏,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确是玩过来的。
可是和职业选手相比,还是天差地别。
记得我玩游戏那会儿,有一个职业玩家说,他们每天玩游戏其实很枯燥。每天两小时啥都不做,就开个房间,两个人练习补兵。
这时候,我的认知开始颠覆……
我开始回想起来,衣大哥给我讲的精进理论,开始细细的琢磨了起来如何精进,开始把它和我的生活连接起来。
精进理论,两个要素
1.拆分
2.量化
拆分就是将一个庞大的学习项目,拆分开来,逐个突破。
比如英语
英语可以4个模块:音标,单词,语法,口语。(还可以继续拆分)
然后选一个去突破。
量化就是把你这一个目标变成可以统计的,比如你选择突破音标,那么你要用多少次,听说读写才能掌握。
10次!OK。
然后你就一次一次的去练,直到练够十次。
这就是精进。
如果是玩的话,你很容易在熟练后就陷入舒适区,而精进就是告诉你,在完成一个小目标之后,接着去完成下一个目标,不断的精进才能做到极致。
这个过程你根本玩不起来,因为必须要认真对待,你才能够做到。
这时候脑子突然清晰了很多,很多事都能想明白了,有了文学中那句茅塞顿开般的体验。
于是我继续用精进理论来思考其他方面的问题。
对于有用的文章的写法有了不同的认知。
之前常苦恼于,想写的东西很多,但不知道写什么东西才对“别人”有用。
此时我已经有了方法。
这里我们把,“别人”这个词分类。他们可以是小孩,可以是家长,可以是老人,可以是职场人员,可以是学生……等。不同群体会遇到不同问题,只要你的文章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你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有用的。
但首先你得找出他们遇到的问题,没有问题,哪来的有效的方法?
问题只能靠你自己去搜索、分析、观察、感知。
关于找问题,我们可以就在自己周围找,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圈子再狭隘的人,身边也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世界那么大,这些问题肯定不止你一个人遇到。
所以要想写出对别人有用的文章,第一,先确定目标人群;第二,找到目标人群最常见的问题、最容易遇到的问题。然后去找资料,去阅读去实践,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你写的文章想没用都难。
接着
我重新考虑了一下低效这件事情。
就是我文章开头说的那种状态。
人类做事情都是靠意义支撑的,那谁不是说过嘛!人类就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一个蜘蛛!你的拖延状态,本质上只是你在某一件正确的事情上的意义缺失导致的状态。
我声称自己爱写作,可最近这一段时间就算脑子里面有灵感,也不想去写文章,因为我觉得我的这些灵感中好像并没有多少价值,缺少价值就缺少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又怎么会去做!
然而当我发现我有方法创造价值的时候,写作的意义就回来了,我的头脑就变清晰了,我的生活也自然有了节奏。
由此我可以断定,意义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度。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头脑清晰的人,我想如果我的朋友圈里没有那个人,那我现在是不是还处于那种糊里糊涂的状态?
有一天我莫名其妙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得到自由不一定得到快乐,但得到朋友就一定能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