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馨蔓
1 我们真的拥有“人机共舞”的未来吗?
1852年,阿西莫夫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机器人系列小说《钢穴》。
2016年,阿尔法狗打败了世界冠军。
2033年,47%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缔。
机器人是21世纪一个崭新的符号。机器服务于大型的工业,它不知疲惫,不会疏忽;机器服务于科技研究,它具有更高的专业度,远胜于其他的工具;机器甚至开始慢慢渗透进人类的生活,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器人、甚至家教机器人。
机器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与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社会问题。
在机器人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处理我们与机器人的关系?有人觉得我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是显而易见吗:某报是这么写的:“机器人做人的千里眼、顺风耳,人做机器人的指挥官、把关者”,机器人当工具,当低等劳役;而人们学习操控人工智能,成为机器人的主人。
而这个看起来最为理想的未来,在我看来是完全是一个自甘堕落的过程。
首先,大批机器人的产出,能够提供给人类的岗位对于学历,对于智慧,对于才能都有相对以往更高的要求。于是,社会条件分化,富有聪明的人享受机器人带来的财富和便利,相反贫穷愚蠢的人受机器人的压榨。掌权的富有聪明的人为了避免贫穷的人口增大社会负担,开始控制生育,这一步是人口精英化。
然后,等到人口足够少足够精英,机与人的比例达到了一个足够大的地步,每一个人都拥有了一大群的机器人保姆,每个人都长寿健康,享受着大量财富,这样看来,我之前所说的自甘堕落简直是无稽之谈,因为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再完美不过了。
可是纵观人类历史,人类从来没有过和平。钩心斗角,为权力而争,为生命而争,人类无法安定。战国七雄乱战,所以有了百家争鸣;沙皇黑暗统治使无数人流离失所,于是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生活危机重重命运难测,所以人类必须永远不断地思考和前进。
危机是智慧的源泉。
那么生活在一个极端舒适和平的社会,人类发展被不断减缓,甚至最后会永远停滞。这样一个社会,谈什么发展和进步,只要一点点危机,就会分崩离析,人类不能把自己发展进婴儿的摇篮。
接下来理所当然就会有人问,既然这么惨,那咱不用不就行了?
可以,但没必要。机器人一直是各国的重点发展对象,一旦机器人停止发展,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一点随便换个政府都不同意。
这就是机器人的困境,过度发展导致社会退化,不发展导致资源浪费,不过是急性与慢性的区别——“人机共舞”远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2 “人机共舞”跳的是什么舞?
解决机器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机器人善加利用。
我认为目前机器人生产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过于多领域化。机器人涉及的领域岂止是多,简直是泛滥。从洗碗拖地到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的家教点读机,从一日三餐到出门都有代步机,这些产品旨在让人类就算是个没长脑子只长嘴的球也能正常生活。这样过度生活化的机器有什么意义?这难道不是导致人类过度依赖机器人保姆的导火索吗?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功能又被过度的浅薄化。明明拥有打败世界冠军的智慧,非得逼着人家充当机械臂,充当流水线上的小啰啰。这不是资源浪费是什么?
因此对于机器人,解决方法自然与弊端相对。必须发展机器人的专业性和智能性。
专业性,是减少对于一些无必要生活化产品的生产,更多的生产用于大工业和科技。这一方面的机器应该加大其精度和效率,也就是专业化。
智能化只是我看完《银河帝国》所作的设想,目前我不知道是否具有可行性。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拥有近乎于人类甚至超乎人类的智慧,然后利用这个智慧作管理层的工作(注意是管理层并不是决策层)。管理层的事物相对单一,大多数可以通过逻辑出色地解决问题,同时,机器人在管理层也使决策层和被管理层之间的桥梁更加坚固,不会出现管理层的拖沓,贪污,曲解之类的问题使决策层的所实行的政策大打折扣。
具体而言,我觉得可以参考宋朝的体制。采用机器人掌权,人类监督(有点类似于宋朝派刺史,位卑权重)的制度。
然而,机器人问题还有诸多方面,勇于创新求变,避免一味盲目发展,才能实现“人机共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