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先完成“校报教研板块”的文字稿和图片精选,而后完成明天公开课的备课。接着应该是阅读两位老师的教育叙事并提出修改意见,因为答应了她们。但看到书社老师们的讨论,我看到书社老师的困惑及茫然。我暂时中止教育叙事的阅读。我想也许我的解读,能帮上书友们。我准备每天比书友提前一章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并写下我的体会。我的体会重在表述哲学与教育,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关联。
《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写的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帮我们明确了哲学的定义,哲学的意义。我在昨天的文章《2019年的第一天,我关闭了朋友圈》中,表达了我对哲学的思考,并运用哲学的思维指导我的生活。
《中国哲学简史》第二章写的是:中国哲学的背景。
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哲学之所以有别于西方哲学,离不了中国的生存环境,离不了中国人生活背景。唯有先思考背景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的哲学。
理解了中国哲学,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教育。今天我们的教育会考虑老师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吗? 我们老师在评价一个学生成绩优劣、品行好坏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他的背景吗?恕我直言,不会,我们首先是以一个公认的标准,以一个上级考核的标准来评价的。所以有些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不合尺码的教育。当尺码严重不符孩子的实际,孩子就会出事。近期几起事故,本地的,外地的都说明了这点。我们的教育思想脱离哲学思想,从事教育的人大部分没有哲学思想。大家都成了机器。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源于地理位置不同:中国是陆地国家,西方是海洋国家。源于经济背景不同:中方农业社会,西方商业社会。农业社会重在生产,商业社会重在交换。以上两个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哲学的内容不同。中方以直觉感性为主,西方以演绎推理为主。中国的语言是讲究文约义丰,富于暗示而不明晰。给人很多想像的余地,所以中国人很害羞表达“我爱你”,打死都不说,让你猜,猜不出,就生气。西方的表述是假设出发,准确推理,明析表达。所以大胆说:“我爱你”。爱你就爱你,从不藏心底。
中国哲学影响下的传统风气,重视“耕读传家”,重视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国学文化。但农业社会已经向工业、商业社会转变。哲学在变,哲学的内容在变,哲学的方法论在变。教育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在变。尤其是德育的理念、内容、方法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但我们变了吗?恕我直言,没有变。某个学校编撰的《国学文化读本》,很多糟粕留在上面大讲特讲。这就是老师不懂哲学,目光短浅的后果。我们老师累成了狗,还不知道为什么成了狗,不知道哪些事是值得做,哪些事做了还有害,也是因为没有哲学思维。
中国哲学儒家、道家是两条主线,两条不同方向的主线,了解中国哲学,必须了解这点。尤其是语文老师更须了解这点。道家讲究出世,崇尚自然。儒家讲究入世,维护家族制度。这些大的不同,老师们应该都知道。但这些特征下的具体的表现,则很多老师不知道了。懂得一些中国哲学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才能讲透届原的《离骚》、陶渊明的《饮酒》为什么风格不同
第二章“反者道之动”一节,解释了儒与道相通之处,解释了中国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因。懂得了这个“中庸之道”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苏轼流放七年,途经赣州还能写出如此乐观的诗歌。也能让我们老师在最疲惫的日子依然能看见远方的光。这就是哲学给我们的力量,给我们的方向。
以上看法是我的浅陋之见,不足以正确理解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的精髓,仅供书友参考。我对文本的解读,历来尊循自己的心灵理解,受眼界、阅历的限制,一定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写于元月2日深夜,发于3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