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篇幅短小,韵味悠长;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有情由。
《A与蝉》,作者李浩,选自《2021年中国小小说精选》,秦俑选编。
本篇小说故事简单,讲述主人公A与居住在耳朵里的蝉斗智斗狠故事。很明显,这样的小说有几分寓言故事的味道,寓言中的道理的主角,可能就是你我。
本篇小说主人公A,没有一个姓名,可能就是我们吧。
小说作者开篇就说A是一个脾气暴躁、做事极为执拗的人,也因此,他的耳朵里被人放进了一只蝉,于是得了严重耳鸣。脾气决定运气,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吧。
此人饱受耳鸣折磨,用尽办法却毫无效果,除了忍受,毫无还手之力。一天,他偶遇一老头,老头看出端倪,他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没等老头把话说清楚,他就急不可耐地认为老头要骗他钱,还说不要钱也不要听。你看,这个人岂止是脾气暴躁,简直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过,当老头讲出他耳鸣的疾病后,他半信半疑听了老头的话。
还是因为性格原因,再加上这个耳鸣,他工作丢了,耳鸣让他居无宁日,他甚至采取“自戕”的手段也没有解决耳鸣的问题。这时,他才想起老头的办法,一用,居然很灵,蝉就跑了出来。由于A脾气暴躁,就一定要去追蝉,说不会放过蝉。追过树林,追过小河,追过山头,哪怕是婵儿飞出了视线,A都要循声而去,最后,追到悬崖,掉了下去,故事戛然而止。
这个故事读完,我首先想到的是亲子关系。蝉,就是我们的孩子,A就是我们家长。因为学业的原因,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长指挥往东,孩子偏要往西,再加上传统亲子关系影响,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就容易像A一样暴躁固执,而孩子面对压制,自然像蝉一样叫唤,以和父母对着干为乐,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明目张胆。所以,有的亲子关系搞得就像A和蝉一样,日夜争斗,不眠不休,就真的只剩下争斗了。
亲子关系再怎么争斗,还是有一个“亲”在里面,关系双方都往“亲”靠近,如果孩子不主动,作为家长的A,即使是单方面行动,都还得行动。
现在育儿课堂很多,专家很多,学习的地方很多,显得专业高大上的样子,如果不去学习父母课堂,估计都不好意思说为人父为人母的。但事实真的是吗?不见得吧。
本篇小说那个老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他不是医生,却解决了医生不能解决的耳鸣问题。他的办法是,找一棵远离城市的高大的槐树,用树下的土和泥,涂在耳朵上,把母蝉蜕的壳的灰烬搅进露水和山泉碗里,然后躺着即可。类比到育儿问题,他不是专家,却用朴实的办法解决了看起来艰深的育儿问题。槐树、泥土、露水、山泉,这些本就属于儿童的生长自然需要,侧身躺着,其实就是静待花开,教育是急不来的。婵儿不是从耳朵里出来了吗,教育如果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哪里还有谈起作业鸡飞狗跳的乌烟瘴气呢。
故事到此,其实可以圆满结局了,我们教育故事也可以算是柳暗花明了。但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故事中的小A不会放过那只让他痛苦的蝉,于是他翻山越岭地追蝉,最终掉下悬崖。这也再次印证A这人脾气暴躁做事执拗的性格,这样的暴躁和执拗于问题解决确实没有意思,我们生活中A,奉劝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
再把这事类比成教育,家长经过指点,同意了要给孩子自由和空间,静待花开,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家长A还是不放心孩子,始终要去追撵孩子,美其名曰看安全,看思想,时不时又要插嘴插手,说不定孩子又会回到吵嚷得家长不得安宁的境况。这种当断不断、欲断还难,当放不放,放又不放的执拗就是家庭教育的锢疾。所以,教育的过程不是如何把孩子得牢,而是以适合他的方式放他走。
在读这篇小说时,恕自己学识浅薄,确实没搞懂,想查阅相关资料,网上又太少。但是小说中为什么是“蝉”这种昆虫,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还挺高雅的,应该算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但是美好的事物怎么在这篇小说中,却与人发生不愉快的冲突呢?于是,我想到了亲子关系,你能说孩子不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吗,孩子是父母可以用生命来保护的宝贝了,但为什么现实是矛盾多多呢,所以我觉得A和蝉的关系像极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一家之胡言,权且言之,姑且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