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到震撼,为文中这位父亲的这份伟大的父爱,也为教育资源的不公,底层想要逆袭的艰难而感到沉重。
这位父亲的现实情况和考研考博这么高大上的需求,简直是云与泥的距离,连接着距离的,就是父亲的大爱和坚韧毅力,也是想要改变阶层的动力决心。
安徽老家到上海,物理距离不过数百里,一张机票,一小时航程,而从安徽到上海却也隔着几代人的距离。
父亲的父母,在上海卖了十几年早餐老了还是得回安徽老家,父亲接手了传承下来的一份营生得以暂时留在上海,也许最终还是会回老家,然后是女儿,周而复始代代循环....在时代滚滚洪流之下,这就是千千万万类似家族的循环。
如何打破,这位父亲的做法,虽艰难,确是现实考量后最明智的选择。选择大于努力,在这条赛道上,他已经把很多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相信父亲不是一个人在负重前行,还有文中的妻子作坚强后盾,女儿感受到家庭团结拼搏的氛围,对她的人格塑造,对她今后的人生规划是有很积极作用的。当她在家庭为她筑起的路上越走越远到达广阔天地,她的家庭,她的后代也就有了在广阔天地一番作为的开端。
最近我身边的一件事也挺震撼我的。我在农村的一个邻居,世代农民,征地来到县城,一家五口住在安置小区,夫妇都在县城工厂打工,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父母帮着接送,日子说不上红红火火,但也顺遂,不出意外的话也是前路一眼望到头。
前几天突然听说他们全家拿着拆迁款按揭了成都市区的老破小学区房,两孩子转学了,夫妇就近找了工作,老人依旧接送孩子。
对于平静的生活,这得是多大的动静啊,一般人连想都不愿想不敢想!对于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本家邻居,有这份思维、这份眼界、魄力,我深深感到钦佩!他家不兴旺都难!
前路多艰难,但终是光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