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医联体隐含的市场营销手段

医药经济报

贺昊

  从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每年的医改工作安排都无一例外地提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目的是解决“看病难”问题。虽然没有言及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但从卫生主管部门的态度来看,医疗联合体(医联体)被认为是实现分级诊疗的良方。

  从提出构建医联体至今也有几年时间,虽然各地热情似乎很高,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依旧如故。医联体真的能实现分级诊疗吗?

  要能实现分级诊疗,让患者根据病情理性选择合适的机构就医,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否则,就会出现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高等级综合医院人山人海的现象,而这导致了“看病难”。对人们做出上述的选择,有调查也说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行。那么,医联体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吗?从这几年的实践可以得出结论:不能。

  就构建医联体的初衷来说,的确是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目的之一,其方法大致是:医联体中核心医院派出医生去基层坐诊;基层医务人员可到核心医院接受培训;有些还规定基层医生可以开具检查单、转诊单,患者拿着这些单据到核心医院就医有效;等等。这些方法措施的设计,乍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运作结果证明有些想当然了。

  核心医院医生坐诊,每次去个两三天,为病人看看病,再做几个择期手术,病人们或许挺高兴的,不出家门就可享受大医院的服务,但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的服务水平而言,没有太大的帮助,这些医生一走,还是老样子,患者们还是不相信基层机构,有病,还是会往大医院跑,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一做法,实质是市场营销的举动,患者有了核心医院医生的联系方式、就医体验,更加坚定地去大医院就医了。

  到核心医院培训,对接受培训的个人有些作用,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对医疗服务、个人职业生涯甚至医生本职的认知都有可能产生极大的触动和提升,然而,这些受训后回到基层的医务人员却基本学无所用,毕竟基层机构与核心医院之间还存在着设备、团队之间的差距,领导人的眼界、思想境界,尤其是在看待医疗技术发展与相关风险如何平衡上,基层与核心之间的差异怕是更大,个人的稍许进步很难改变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学而无用反而挫伤了这些人的积极性、进取心,加剧了这些人员的流失。

  基层开单,除了能够实现医疗设备、器械、试剂的规模化应用外,更是将基层医疗机构当作是病员开发中心、中转站,更多地体现了市场运作。

  因此,不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医联体,也更多地体现了切割医疗市场的作用。

  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问题,关键还是解决人的问题。一个方法是培养大量的全科医院充实基层,这一点,行业管理部门早已着手。第二个方法就是综合医院不再开展普通病、常见病的门诊服务,而将其完全交予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专科医生的门诊工作都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患者需要更高水平的检查、检验或者手术等可到综合医院完成。专科医生分别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注册执业。如是,则基层机构的服务水平因为人力资源的保障而有了保证。

  至于医联体,完全可交给各医院自我决定,毕竟是属于市场行为,能联则联,联不了也不强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杨慧霞 洛阳 焦点解决讲师二期班成员 坚持分享第669天 《焦点解决》 周六周日停休了两天,在单位泡了两天...
    yhx慧心慧语阅读 3,161评论 0 0
  • 其实,我不太爱追剧,相对于电视剧我更喜欢原著小说的原汁原味。一般有血有肉的小说经过影视改编后都会失去原有的滋味。因...
    千片玉阅读 4,629评论 2 7
  • 很久很久以前,我喜欢茉莉花茶。我喜欢闻茉莉花的香味,不喜欢茶的苦味。我并没有特意买茶喝,只偶尔喝喝公司发的老保茶,...
    卡恩的人生故事阅读 2,688评论 0 3
  •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难以承受的痛苦 第三部分难以承受的痛苦 刚才又读到小钱包的故事,我的女儿在旁边笑。我的心里听...
    杜白云飞阅读 2,46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