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妈跟我介绍了一个学霸妹妹,是我妈老邻居的孩子。她妈妈的外婆跟我妈妈的奶奶就天天厮混在一起打麻将,她妈妈跟我妈妈又是发小,讲道理应该关系还比较近。但奇怪的是,我活了半辈子了竟然不知道还有一个这样的人,虽然我知道她妈,但我从来不知道这家竟然还有一个这么大的孩子。说迟钝,还是我最迟钝。
此姑娘名校背景,今年毕业,双学位,科技和金融相关,精通英语,同时第二外语也拿到了专业证书,非常厉害。然而,如此厉害的姑娘在毕业的时候投递简历却处处碰壁,现如今对人生已然略感绝望。她正好在上海读书,可能我妈觉得我找工作总是比较顺利,于是命令我给她支两招。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简历发过来看看吧。
我双击打开她的简历文件,一口老血直接就喷到了屏幕上,她的照片简直可以讲是土到憨厚,活脱脱一体力劳动者工作时的形象。这不是说我瞧不起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工作时不讲究穿,是因为很容易把衣服搞脏,没必要穿得很好。比方说我们楼的保洁阿姨,她工作时候确实不讲究,但人家下了班也是挺光鲜的,花花连衣裙配一头卷发,十分时尚。但即使这样也有例外,好比我们这里有一个很出名的快递小哥,根本不去理会快递工作的辛劳,永远是一双锃亮的皮鞋,油光的大背头,带着一副大框墨镜,进门的时候墨镜一摘,微微一笑,“快递。”如果不说他是快递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哪个花花公子撩妹来了。
而我这个妹妹……照片中身穿的那件T恤衫,衣服掉色,领子卷曲,扣子还缺了一颗,头发油油的,配上她那憨厚的一笑,且不说完全看不出她是个知识分子,那个形象已经完全看不出这是个95后的少女了。
我跟我妈八卦这个事情,我妈说她妈盯她盯得紧,可能只学习了没注重这些吧。然后她竟然反问我这很重要么?我靠……这当然很重要了。
我们从小一直接受这样的教育。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内在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认为追求光鲜的外表是一件很本末倒置的事情,只有朴素勤俭才是良好的生活品质。然后我们信以为真,不修边幅,真的就以一个土包子的形象步入大学了,步入社会了。许多年过去,一直埋头苦干的我们猛然发现了一个令人悲痛的事实,就是自己不论如何努力,好似永远逃不出原地踏步踏的状态,相比较而言,反而是那些长得漂亮活得精致的人,不管是汉子还是妹子,拥有着更多更好的机会,一路向上犹如神助。
我们绝望了,感慨这特么原来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啊。回家照照镜子,叹了一口气,只觉得自己好丢脸……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种现象更多的发生在那些从小以“朴素勤俭,注重内在美”作为人品标杆的人身上发生。这种人遇到挫折之后,感慨过人生之后,除了那些改过自新变正常的,通常会有两种不良反应。一种是自暴自弃,“喵了咪!反正这世界是看脸的,我没脸,我努力了也没啥用。”然后就躲在角落里画圈圈了。还有一种是矫枉过正,“我也要变得漂亮!我也要活得精致!”然后在追求华丽外表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变成了一个十分奇怪的存在。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压根不理这档子事。我以前有个同事就是,他可以长达两个月不洗澡,一股味儿……很销魂。然而他的业务水平真的很强,但真要说合作,大家都还是选择摆摆手算了,对他也只是礼节性地尊重一下。许多年过去了,这位大神依旧没爬上去,变成了一个性价比巨高无比的存在。他不在乎,谁又能拿他怎么办呢。但这种人我打小到大只见过这么一个,所以就只能当成个例了。而且这个人说到底也没坚持多少年,前段时间谈了个恋爱,现在也变得注重自己的形象了。
关于这些人,我觉得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于人生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手段之间有些误解。
非常现实地讲,人生的第一要务实际上是传宗接代,由于那些拥有追求“品质优良的合作伙伴”的个体的后代有更大的几率存活,所以人生除了传宗接代这个要务之外,还有另一个要务就是让自己更有质量的活下去,因为只有自己的质量变高了,才更有机会获得“品质优良的合作伙伴”的青睐,所以才会有人因为认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感到焦虑。
在这个过程中,“朴素勤俭,注重内在美”是一个优良品质没错,但这其实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那么目标是什么?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完成更有质量地活下去的前提是,融入社会,加入社会大分工,把自己匹配到社会大分工的一个位置上,输出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人类有一个特性,就是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如果一个东西不是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就会显得格外刺眼。而我们注重外表的标准又是什么?其实不是跟人攀比比谁更好,而是达到自己圈子的平均水平,从而通过外表,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一个“这个人跟我是一样的”的第一印象,降低辨识成本,快速达成信任,进行合作。偏见是一个十分高效的筛选手段,所以为了不被快速筛地选掉,你只能选择筛选者熟悉的样子迎合他。
在这个前提下,“朴素勤俭,注重内在美”的意思并不是让我们放弃收拾自己的外表。而是指导我们不要把经历全部都放在收拾自己的外表上,相对的更应该去追求内在的东西。所以在跟别人提出合作的时候,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不管是过于差还是过于好,只要是超出了筛选者的对这个阶层的刻板印象,都很危险。好比某个挎着铂金包的女士应聘大楼保洁阿姨,HR心里就要盘算了,这阿姨是不是体验生活来的,到底能不能吃苦耐劳,能不能不怕脏不怕累。相反的,如果一个保洁阿姨模样的女士应聘某个时尚公司的项目经理,HR一样会盘算,这个人到底懂不懂时尚。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名校毕业,双学位,懂两门外语的人给人的刻板印象应该是怎样的?不管长得好不好看,时不时髦,起码是个利利索索的人吧,不管精不精致,起码是个整整齐齐的人吧。如果像我那个妹妹一样,掉色的T恤,卷曲的领口,缺失的纽扣,油油的头发……如果我是HR,我可能也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孩子的简历会不会是骗人的,然后果断PASS掉,因为面试是有成本的,简历那么多,当然是选择那些更能令人相信的了。
这世界虽说看脸,但也不是说真的就完全看脸,脸跟学历一样,只是个敲门砖。这就好比相亲,如果不是颜值还算看得过去,谁理你内在到底美不美啊。不过这毕竟不是相亲,这个脸实际上只要达到圈内平均水平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如果你的照片实在是拿不出手……那就别贴了,真到通知面试的时候,再展示你放荡不羁的外表也不是很迟,至少不至于在第一轮就被PASS掉。
但是这个原则真的就适用于任何时候么?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不同环境下,手段的有效程度就会不同。
好比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阵营中,朴素勤俭可能是好的手段么?不,可能凶神恶煞才是。在华尔街这样金融精英的圈子里,凶神恶煞可能是好的手段么?不,可能胆大心细才是。但在万事求稳的国企环境下,胆大心细可能是好的手段么?不,可能朴素勤俭才是。
就算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使用情况也是需要看环境的。如果在一个环境中,某种手段并不好使,那就别使了。而如果一个人做事情只是为了某种情怀而盯着某种手段……弄不好目标就达不到了,反而会令自己变得痛苦。
所以,做事情千万不能只盯着手段,如果手段跟目标相背离,还是尽快放弃的好,别像我那个妹妹一样,真的就把心思完全地扑在了学习上,别的什么都没干,最后找工作都困难。
不过既然我妈说了让我照顾一下,看来这个周末得带她逛街买衣服拍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