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4听课—写给自己的情书68/100

地铁里,旁边一个男人在打电话,分贝高的,整节车厢都被干扰。

今早听逻辑思维,罗胖提到一个生理学上的概念,叫“代偿”。

比如,一般盲人的听力会比较好;一个肾切除了,人的另一个肾会变得更大,功能更强。也就是说,一个劣势,会逼出另一个优势。

这个现象不仅生理上有,在心理、生活、社会竞争力上,也同样存在。

比如,很多辩论很厉害的人,其实有轻微的自闭症。因为自闭症患者的问题是,不能顺畅地和他人交流,但是辩论可以。

一个辩论题目出来了,可以预设和假想对方的逻辑,在准备的时候,能据此反推出自己的逻辑。所以,很多轻微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都送他们去学辩论,一方面是治疗,另一方面是建立自信。

这也是一个劣势逼出另一个优势。

再比如,不久前我在杭州,他见到了薛兆丰老师的同事,北大国发院的汪丁丁教授。他说,有数据表明,在成功人士中,患有“阅读障碍症”的比例,是远高于普通人的。

比如,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思科CEO约翰·钱伯斯、还有巴顿将军等等,他们都是阅读障碍症患者。

好奇怪,人不能阅读,怎么学知识呢?没有知识,怎么能进步和成功呢?

要知道,人类需要阅读这件事,其实出现得特别晚,也就是这几百年的事。我们的大脑,还来不及进化出这样的普遍功能。阅读是要把大脑里原来用于识别图像的区域,强行划出一部分来识别文字。而且,还要在文字的音、形、义、字、词、句、段落、篇章之间构建关系,这是需要长期艰苦训练才能获得的能力。

听完,我忽然更能理解,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同时,在生活中也是,如果觉得这个人的一些行为缺点让人很难以忍受,那么其实有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她身上其他的闪光点呢?从“代偿”的角度来说,一定有。

昨天中午的群课里,提到一个犀利的观察总结:5%的人在思考,10%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85%的人,宁死也不肯思考。

我认为,行动和思考是分不开的,一个行动力强的人,相应思考能力也更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坚持践行,比如每天记录,在这个过程里,对一天的事情复盘并记录,整理思路,不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温一壶风尘的酒独饮往事迢迢举杯轻思量泪如潮 青丝留他方 姑苏城外,烟雨茫茫 一位女子,身着白衣,身旁放着箧笥。她乘...
    轻逸先生阅读 445评论 0 1
  • 【特别提醒】以下模板(算不上模板,可以说是母板,O(∩_∩)O哈哈~只是我自己用着方便)只是我个人用来分析单个产品...
    PM三狼阅读 432评论 0 0
  • 木子第一次见到四月,是在十岁,是一个夏日午后。那天有风从树梢轻轻吹过,知了在懒洋洋的叫,院子里很静,很多人都还在睡...
    xuwen闻阅读 305评论 0 1
  • 南国水暖 最长情 屋后红豆开 忆君君可安 玲珑骰子 盅不见 屋前红豆尝罢 君可归否
    婴羊阅读 163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