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好,不如对别人有用。
“有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当确实了这一环时,这段关系,就失去了平衡,就会走向破碎。常言道,找另一半,就是找一个生命合伙人,而合伙人最好是互补型的,你擅长家务,我擅长社交,你喜欢规划财务,我喜欢规划教育,这样的搭档,在家庭中,能够提供不同功能的价值,使得整个家庭都持续有新能量的输入,让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温暖与关注,就会越来越好。反之,有的是相似的搭档,你会的,我也会,你能干的,我也能干,而有些超出我能力的问题,你也无法解决,整个家庭就会面临短板的困扰,此时,极其容易相互指责,造成内部混乱,双方都要应付对方,从而不能够同心协力向前走。在家庭关系中,“有用”就体现在为家庭提供不同方面的价值与能量,成为搭档的不可或缺的帮手。
在朋友关系中,一段良性的长久的友情一定也是相互促进的,自己的言行是对对方“有用”的,是能够倾听对方的人,是能够在对方面对困境时给予精神支持的人,是能够指引对方走得更远的人,如此的双方受益的关系是对等的,就能够持久。如果一方保持了长期的成长,而另一方选择呆在原地,渐渐地,后者就无法给予前者提供有用的价值,这段关系,就会渐渐地偏离平衡点,当突破某一界限之时,这段关系也默默地淡化了。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基本的生存保障,给与教育的引导,而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够给予父母欢声笑语与希望及力量,也能够在自行成长中带动父母同时成长,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共同旅程。
职场关系,更是如此,明码标价。在雇佣关系中,你的时间、付出都直接被金钱买断,你上班时间所产生的价值都属于公司,如果你的提供的价值被看见的越来越少,就会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在团队合作中,如果你是能力较强者,总是会获得纷纷的跟随与合作;如果你是能力较弱者,会成为大家默认的想要甩掉的人。在这里,“有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是上班的“第一性原理”。
因此,我们不必想方设去对谁好,而应该去不断地去输出价值,让别人看到你的“有用”,去主动地邀约你;去成就他人,让别人感受到你在团体中的价值,去主动地支持你、维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