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我是为什么开始阅读?阅读带给了我什么?我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对知识会有焦虑感?听书和阅读,我该怎么选择······
我断断续续的会有买书习惯,但很少看书。一次市场培训的时候,看到这位培训师放出一张PPT,一年看300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点羡慕和吓到,太厉害了。回家后,我看到我的书好落寞,静静的躺在房间的一角,“我当初为什买它们呢?”为了自己的心理安慰?
公司开始办起了一个活动:每月看一本书/电子书,同时每周写读书笔记,参加一次读书会。这任务让我有些痛苦,因为看的不是我喜欢的书,而且专业书有些难懂。(后来我离职了,就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进行)我一直很感激这样的一个开始!
那一年,我特别的特别的焦虑。
看书的时候,让我有点不那么焦虑。也会有那么一点儿焦虑。
碎片化时代,不断地接收各种信息和知识。我就在想,我要看什么、学什么?我真的不是一个学习型的人,学了很多都不能消化吸收。也没有很好地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时候看完一本书,都不知道它到底讲了什么(特别伤心),我花了一周时间看一本书到底学到了什么?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怀疑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心······就好比减肥遇到平台期,你坚持了,就会看到希望。如果你扛不住这个压力,放弃了,就会反弹回去。还好我是长期主义者,还是能抗压。
我知道自己的劣势,也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给自己制定一年就看48本书的目标,就看我想看的,只要看完这个数就好。虽然看完了我也讲不出它到底说了什么,我开始梳理写读书笔记,也通过看到的有用的知识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我通过看书、听书和电子书,发现我的优势在视觉,喜欢涂涂画画,有看完部分内容往回看的习惯,看能让我记住很多。决定放弃听书和电子书的方式来阅读。
其实阅读不会让你短期内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当下特别焦虑的情绪。但还是有很多人告诉我们,阅读很好,可以改变命运······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个体,你的家庭教育、学历、智商、人生阅历、心态、学习方法、机遇等等,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做相同的一件事,都会不一样的结果。
对我个人来说,我给自己的身份是一名读者和学生。我的圈子很小,阅读,可以让我和不同的老师“交流”,学习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方法。
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拓宽了我的【认知】。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认知拓宽了,处理事情的心态、行为、语言,都会发生改变。原先该焦虑的事情都不是事儿了。
是不是阅读能看到人生好多道理,就像鸡汤文。大家都懂,就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我想告诉的是,鸡汤文还是干货文,你需要一点信心,你需要一个开始,去尝试和行动,你就会改变当下的你的心态,随着时间的积累,你会改变你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