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文化博物馆之行
此次绵阳之行,最重要的一站自然是江油,到了江油没有悬念地直奔位于诗歌小镇青莲乡的诗仙李白故里。
到底是怎样的天地哺育造就了这位旷世奇才呢。
暑假炎热的天气、火辣辣的骄阳并没有阻挡我们一行四人----两位妈妈和两个孩子探访诗仙的步伐。
一下车,抬头只见前方异常开阔的广场上傲然矗立着高大的牌坊,在湛蓝如海的天空的映衬下更显得气势恢宏。牌坊上题写“李白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
目光穿过牌坊,一排布局严密整齐、左右对称的仿古建筑气势磅礴,让人有梦回大唐盛世的梦幻感。抬头仰望,正门横匾上有“才笔九州横”五个金灿灿的大字。
俯首脚下则是一朵硕大无比的青色莲花,让人联想到青莲居士来。
这就是著名的金樽广场。
穿过绿树成荫的古朴长廊,走在通往李白文化博物馆的小道上,小道一侧是碧绿平坦的草坪,另一侧是高大的树木。葱茏的枝叶间盛开着火红娇艳的三角梅,有纯净的蓝天白云做底色,高悬枝头的花儿更显得热烈奔放。
孩子们向出笼的鸟儿似的奔向小路左侧的青灰色建筑---李白文化博物馆。
到了门口,一股凉意从馆内流出。我们在门口打卡拍照后,进入了凉爽宜人的馆内序厅,在厅内右侧的服务台购买了门票。
一进入序厅我们就被惊艳到了。从门口开始头顶一副巨大书法作品向波浪似的几乎遮挡了整个天花板,一直延伸到序厅后面的墙壁。仰头仔细辨认上面书写的是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的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似乎向我们涌来。
,
序厅正前方最醒目是一尊诗仙高大的金色雕像。诗仙手握着书卷,身后佩戴宝剑。高昂的面庞,流露着自信的眼神再现了李白年轻时期的潇洒俊逸。二十四岁的李白为了心中远大的抱负辞亲远游时候就是如此的踌躇满志吧,仿佛锦绣前程在前方等待着他。
为了更能理解展馆的内容我们支付了讲解费,在佩戴耳机后跟随穿着飘逸唐装的导游一起从左侧进入了展厅。
展馆分为五个部分:序厅、巴山蜀水育诗仙、诗城笑傲临沧州、依然精爽动山川、临展厅。
从墙面的李白大事表,讲解员带领我们追溯了李白的家世,李白系陇西飞将军李广之后。其先祖曾经迁居西域。公元697年其父李客入蜀,定居蜀中昌隆县清廉乡(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
公元701年李白诞生于清廉乡,开始了浪漫恣意的一生。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灵秀的山水蕴育了他的盖世才情,更塑造了 他的侠气英风。
小匡山位于县西三十里,山形如匡,故名。亦称为读书台。孤峰秀拔,宛若文笔。传说,李白年少时在此勤奋攻读,夜夜灯光通明亦称为点灯山。
少年李白一边寻仙访道,拜谒高门。一边从学名师,传扬声名。往来旁郡,他的惊世才华和侠义气度开始为人所知。
登上琴台路的散花楼,年少的李白写下:“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朱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销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楼,如上九天游。”初入凡尘的诗人仿佛看到了美好的人生画卷在他的面前徐徐展开……
公元725年李白顺长江而下,出蜀漫游。先后游洞庭、庐山、金陵、扬州等地。轻财好施,广事交友。
727 年,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娶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生一儿一女。他在白兆山隐居十年,以文会友,留下了百余首不朽诗篇。面对安陆的灵山秀水,诗人写下了“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诗句表达超脱的闲适之情。这就是李白酒饮安陆的十年时光。
公元728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谋求政治出路,颇受冷落,寓居钟南山玉真公主别馆。
李白离家日久思乡心切写下《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公元739年李白移家山东,所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李白游泰山写道“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激情洋溢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时的李白感觉实现政治抱负的时候到来了。
李白入长安时候,巧遇贺知章,两人一见如故。贺知章呼李白“谪仙人”解金龟换酒共醉。两人成了忘年交。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了李白在长安期间于贺知章、李适之、崔总之、张旭等人的交往。“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作为翰林供奉的李白终未得到重用,只是陪伴皇帝身边写诗作赋而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想象丰富的《清平调》虽受到玄宗赞美,却无法让李白开心,他并没有如愿实现自己安邦定国的政治理想。三年后被赐金放还。
公元744年,李白、杜甫于洛阳相会,携手漫游梁宋。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入永王幕欲平乱,不料卷入宗室纷争,后因永王兵败被流放夜郎,至白帝城时遇赦得释,作《早发白帝城》诗,表达欣喜之情。
公元762年,李白病卧当涂,将平生手稿交付族叔李阳冰,赋《临终歌》画本。
讲解员的介绍带领我们穿越了诗仙李白传奇的人生。
馆内除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还采用了先进的现代展陈技术和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李白的生平经历、诗歌成就、后世影响、当代价值。
在展馆的通道间行进时,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灯光暗了下来,两侧墙壁的屏幕里是滚滚东流的江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们仿佛跟随着诗人一起,乘坐着东行的小舟,仰头看到的是峨眉的半轮山月,低头是故乡的悠悠江水。心里则是对故乡山水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太白影院我们观看了李白神奇的诞生、父亲教学、高楼赋诗、勤奋读书、漫游巴山蜀水、辞亲远游等故事。
诗仙的文学成就也是展厅里非常重要的内容,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篇,罗列了李白的诗歌之最。
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言——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博物馆也有大量资料展示李白诗歌成就对世界的广泛影响,奥地利、葡萄牙、意大利、捷克等国作家纷纷翻译李白的诗作。李白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伟大的诗人,李白通过自己的诗篇抒发情感、针砭时弊,以其独具一格的浪漫创作手法和现实的人文关照,成为世界诗歌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传奇。
李白以天下为己任,怀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李白是最具自由精神的历史名人之一,他追求生命的解放,追求人格的独立。形成不可复制的“诗仙”形象。
虽历经坎坷,却始终没有消磨掉他的斗争意志和绝不屈服的英雄主义。依然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昂扬向上的精神。
李白其人其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绵延不绝的熠熠生辉的华夏文明之光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走出博物馆,盛夏的青莲在我们的眼前缓缓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