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黄河

网络照片

沁园春·黄河

万里黄河,源出昆仑,舞若银蛇。

看穿峡破谷,奔雷掣电;凝波聚湟,润泽桑麻。

星宿初开,贺兰犹记,岩画无声纪岁华。

经行处,育仰韶文化,灿烂云霞。

遥闻壶口喧哗,恰龙啸九天震迩遐。

有河套江南,粮盈仓廪;阴妣子孙,泽佑华夏。

风渡临龙,石窟望阙,月照汴梁千载赊。

滔滔去,贯古今血脉,直注天涯。

        陈思桦先生这首《沁园春·黄河》气魄雄浑,格律严谨,是一首非常成熟的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旨在澄明其艺术匠心与思想深度:

《沁园春·黄河》赏析

此词以经典词牌为容器,倾注了对民族之河的虔诚礼赞,完成了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与民族精神的三重交响。

一、格局:时空交织的宏大叙事

词作开篇即高屋建瓴,“万里黄河”三句,从昆仑之源落笔,以“银蛇”之舞定下灵动基调,视野横贯东西。随后,词笔如镜头般推移,勾勒出“穿峡破谷”的自然伟力与“凝波聚湟”的润物之功。上阕结于“灿烂云霞”,将仰韶文化的曙光意象化,瑰丽而深远。下阕则聚焦于“壶口喧哗”的此刻轰鸣,并借“阴妣子孙”将时间轴线拉长至文明源头,最终以“贯古今血脉”收束,形成一条从洪荒直注未来的、完整而流动的时间长河。

二、词眼:“阴妣子孙,泽佑华夏”的深刻立意

“阴妣”一词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超越了常见的“母亲河”比喻。“妣”古义为母亲,特指先祖之母,此词更具根源性与神圣感。将黄河尊为“阴妣”,即是将其定位为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母。与之搭配的“泽佑”一词,“佑”(庇佑)比“润”(滋润)更进一层,不仅感念其乳汁般的养育之恩,更强调其作为精神图腾的永恒庇护。这四字对仗精工,立意高古,极大地深化了主题。

三、技法:古典词牌的形式之美

· 领字与对仗:“看”、“有”两个去声领字,如交响乐的指挥棒,有力地带出后面四组四言句的扇面对仗。“穿峡破谷”对“凝波聚湟”,“河套江南”对“阴妣子孙”,工稳而富有张力,体现了词牌特有的建筑美与节奏感。

· 意象组合:词人精选“贺兰岩画”、“仰韶文化”、“汴梁月照”等意象,如一颗颗文明明珠,被黄河这条金线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生动的文明画卷。

四、结语:一首成熟的咏河典范

这首词的成功,在于它完美驾驭了《沁园春》这一体式宜于表达壮阔题材的特点,并将对黄河的咏叹提升到对民族生命史的礼赞高度。从“润泽桑麻”的物质根基,到“泽佑华夏”的精神信仰,再到“直注天涯”的开放未来,全词气脉贯通,境界宏阔,已然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河典范之作。


作者:陈思桦,中原智库主任,河南中原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