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蕾 宜昌 焦点网络初级七期 持续分享第22天(20171228)
昨天刘老师讲了很多观点,通俗易懂,接地气。有些好的方面也是自己一直再践行的,但也有些是自己虽然明白道理,但不自觉得还是以自己的模式在做相反的事。
改变自己都有一定的困难,何况是改变别人。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正如老师所说,不在于你学了多少,而在于你做到了多少。就是不停的学,不停地浸泡、不停地反思觉察,一小步,一小步,改变就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当孩子数学没考到理想的成绩。心里有两个声音,一方面告诉自己,要冷静,一次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说明问题,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另一方面,当看到有些题并不难,却因为粗心等做错了,情绪便无法控制了。是不是上课没听讲?是不是最近题做少了?是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是不是最近不用心?等等。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心情是焦虑的,嘴巴是豪不留情的。我会担心:问题出现了,我不让孩子看到问题,她会觉得这很正常,考试没考好也无所谓,反正,妈妈也不会批评我。这样会不会纵容她呢?
现在想起来,我正在践行老师说的那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似乎我焦虑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东西,我担心也是我自己的担心,这些是孩子的吗?不一定。比如:我要求孩子要独立,要自己安排学习等。可我似乎更享受那种孩子被照顾、学习生活被我安排地妥当的那种成就感。我今天晚上要出去参加沙龙,是我担心孩子自己在家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是我无法分离,又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还武断地说:“你离开了妈妈就不能安心学习了吗?不要太依赖妈妈!现在想想是不是我更依念她。
老师说要接纳,可做到谈何容易,我们的心经常会被很多固有的东西所限定和干扰,往往很难去突破。尽管很难,还是要去做;尽管刚开始很刻意,但也已经在迈步了。稳是改变一切的定海神针,爱和焦虑和在一起就是毒药。孩子成绩没考好,听她怎么说、理解她的不容易、引导她去想解决的办法,把问题交给她自己,给她力量可能比找原因和数落她更好,但前提是得先稳住,要能冷静下来去这样做。
慢慢来吧!急是急不来的,切忌患得患失,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先努力改变自己,也许身边的人就会随之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