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1 07:00 李秉昇
洛杉矶道奇连续两年在世界大赛失足,不仅绵延30年的冠军荒未获纾解(上次夺冠是1988年),这也已经是他们队史「第三度」连两年在秋季经典对决败阵下来,大联盟自1903年起举办美联和国联的世界大赛以来,只有道奇和巨人曾经历如此难堪的遭遇。道奇前两次连续于世界大赛失利,分别发生在1977、1978年以及1952、1953年,那四年他们全都输给洋基。
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道奇连两年在世界大赛输球的经验,比其他绝大多数的球队都还要丰富,而去年和今年的这一次,在现代多媒体管道的放送和放大效果之下,又显得更令人心碎。当然,检讨和批评的声浪也随之而起,对于狂热的道奇球迷来说,自己心爱的球队明明万事俱备,要资源有资源、要明星有明星、要深度有深度、要农场有农场,却还是连两季看着对手在道奇球场欢庆夺冠,实在是情何以堪、难以接受。
道奇近年一直拥有联盟中最傲人的投手战力,本季又在季中补进马恰多、多兹尔等强打,却...
不过若真要理性检讨起来,会发现很难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答。长期观察棒球的朋友都知道,棒球的不可预测性是出了名的,就算你找齐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做足了严谨的分析预测、设计出看似完善的作战计划,而且有九成的球员都按照赛前规划的发挥,但只要有一、两名球员表现忽然失常、没能投出心裡预想的变化球角度、传球不小心传偏、没能依据指令把球打进场内,整个赛局都会出现翻云覆雨的大转变。毕竟在场上比赛的是球员,球员到头来都是凡人,即便球技再怎麽顶尖、训练再怎麽扎实,都还是有很可能犯错,或该表现的时候拿不出该有的实力。
棒球比赛,几乎没有办法照任何一套预先写好的剧本去走。
有不少人认为总教练罗伯兹(Dave Roberts)是道奇连两年于世界大赛失利的罪魁祸首,因为他有多次调度引发争议,比如重用老将麦德森(Ryan Madson)却见他屡遭重击、世界大赛第三战换下当时投6.1局只被打一支安打的希尔(Rich Hill)、未能在更换投手时预见红袜换代打的反制、打线安排未达效益极大化等等。笔者以为,或许罗伯兹确实要为球队的失败承担一些责任,但要把绝大多数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并不合理。
首先要知道的是,罗伯兹的调度决策不全然来自他的自主判断,有很多决定其实出自数据部门和管理阶层所下的指导棋。从2014年弗里曼(Andrew Friedman,原为光芒队总管)入主道奇的棒球事务部门后,道奇就迅速蜕变成以数据分析、科学经营为主要导向的球队,近年甚至可说是联盟裡走数据派最极端的球队之一,弗里曼的左右手萨伊迪(Farhan Zaidi,球队总管)和伯恩斯(Josh Byrnes,棒球事务资深副总裁),也都是擅长资料分析的人才。当初道奇会选择雇用罗伯兹,就是看重他沟通能力出众、愿意全盘採纳数据部门建议的特质,因此不论是在例行赛还是季后赛,罗伯兹的角色更像是管理阶层和球员之间的传讯中间人,而非拥有绝对自主权的掌舵手。
所以当我们在质疑罗伯兹的决策时,其实也是在检视道奇管理团队这套几乎全然信奉数据导向的操作方式。以理性角度观之,照着大样本数据分析的结果,做机率上来讲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材、用人安排和调度,是相当合理也应该要做到的。不过太死守数字告诉我们的原则,无法揉合「人」的弹性因素在其中,或许会造成反效果。
举例来讲,红袜本次季后赛在投手使用上,以大量运用先发投手弥补牛棚深度不足的缺陷,收到极佳的成效,虽然不符合理性上应该要给投手足够休息时间的原则,但在比赛重要性较高的短期赛事,选手求胜意志的高涨,与肾上腺素飙升所带来的更大潜能发挥,突破科学分析原则的限制,确实是有可能创造意想不到的绝佳结果(当然亦有失败风险,只是今年的结果对红袜是正面的)。
反观道奇,在投手调度上遵守休息天数与用球数的限制,整个季后赛鲜少使用实力较强的先发投手来支援牛棚,世界大赛第四战也因为前一战用球数超过自订门槛的关係,而无法派出球威和压制力都比较好的拜耶兹(Pedro Baez)和乌力亚斯(Julio Urias)上场救援,显然比红袜绑手绑脚一些。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代表红袜的做法和调度就绝对比较好,而道奇的做法和调度就绝对比较差,因为不管将人性跟数据揉合地再怎么完美(红袜),还是有多么信奉数据(道奇),两种决策机制都还是有出错的机会,只是今年世界大赛的结果,刚好倾向红袜那一边。试想,假如红袜在这次季后赛彻底打破先发投手使用原则的作法,发挥不如预期,普莱斯(David Price)或伊瓦迪(Nathan Eovaldi)因疲劳导致表现不佳、甚或受伤,致使球队输球、遭到淘汰,今天受到严重质疑的人就不会是罗伯兹,而是红袜总教练寇拉(Alex Cora)了。
笔者要强调的是,就红袜跟道奇这两支数据分析团队和教练团运作都相当成熟的队伍而言,他们的阵容安排、场上调度,都一定有其道理以及大量经验和专业资料的背书,只是两队相信的理念不同,故无绝对的对错可言。
就算有人能运用公开的数据资料,指出道奇调兵遣将的瑕疵,但这也忽略了现在球团内部掌握的非公开数据资讯以及分析运算工具,远胜过公开领域范畴的事实。跟15年前不同,当今球团对数据资讯、预测工具的理解、开发和运用,都超过了外界最大能力所及,而这种资讯不对称愈来愈明显的趋势,也是近年我们愈来愈难以摸透球团部分操作手法的主因。因此,如果要把道奇败阵的责任推给罗伯兹和他们的经营管理团队,既没说服力,也不全然公道。
若仔细对近两年道奇在世界大赛输球的结局抽丝剥茧,会发现事实上很多导致他们系列赛胜率急转直下的转折点,都发生在终结者简森(Kenley Jansen)身上:
•2017年世界大赛第二战,系列赛一胜零败的道奇,在八局上三比一领先、二垒有人时派出简森救火,结果他被打了追平比数的安打。下一个半局,简森再被冈萨雷兹(Marwin Gonzalez)轰出追平比数的阳春砲。太空人最终以七比六赢得该场比赛,道奇错过在系列赛取得主场二连胜的良机。
•2017年世界大赛第五战,获胜的一方能取得系列赛听牌优势,简森在九局下半双方12比12平手时登板,被打了一支二垒安打没有失分,但还是在10局下因为投出触身球、保送,并且被布莱格曼(Alex Bregman)打出致胜安打,而让球队输掉比赛。
•今年世界大赛第三战,简森被安排在八局上上场,试图守住一比零的领先,但他被布莱德利(Jackie Bradley Jr.)重炮狙击、挥出追平阳春砲。虽然道奇最终还是赢了那场比赛,但简森当时没能守住领先的结果,是让道奇多烧了九局的牛棚,并进一步造成他们在第四、第五战牛棚战力吃紧、可用之兵捉襟见肘的一连串骨牌效应。
•今年世界大赛第四战,简森在道奇四比三领先时上场救援,但他被皮尔斯(Steve Pearce)击出追平阳春炮,再次苦吞救援失败,而后来红袜也以九比六逆转获胜。
总结简森过去两个世界大赛出赛九次,其中有四次他都丢掉追平分或超前分,合计12.2局掉五分。道奇近两年在世界大赛的命运,几乎就是由简森的表现决定了。你能说这是总教练罗伯兹不断在最关键时刻派出简森的决策错误吗?恐怕很难,因为简森毫无疑问是道奇近六年来最顶级的后援投手,就算他本季例行赛状况有所下滑,今年季后赛前两轮他的投球内容也还是回归强势。事实上,简森在近两年季后赛的分区系列赛和联盟冠军赛,总共13次上场,他一分自责分都没有掉,不管怎么看,简森绝对都是总教练在世界大赛高张力时刻派上场救援的不二人选。
除了简森,道奇例行赛火力丰沛的打线在今年世界大赛只缴出.180/.249/.302的凄惨打击三围(打击率、上垒率、长打率),也是种下他们败果的缘由。在发挥如此贫弱的打击水准下,无论球团做好多充足的准备、延揽素质多好的球员、总教练做什么样的调度,都难逃输球的命运。总结来说,季后赛的胜负还是很大程度取决于球员短期间的临场表现,道奇团队上下这几年都已经尽了他们的全力,在场外和场内都做出最尽善尽美的决策,假如一定要找到一个落败的怪罪对象,那或许只能怪每一年的世界大赛就只能有一个赢家吧。
回过头来,如果我们跳脱道奇近两年都在世界大赛失利的最终结果,把视野拉大到过去六年他们在例行赛和季后赛的整体表现,不难看出道奇本质上还是一支很成功的球团。过去六年,他们年年夺下分区冠军,成为史上仅仅第三支达成此成就的队伍,而且这六年间,他们两次拿下国联冠军、四次闯进国联冠军赛,这样丰硕的成果跟其他大多数球队相较、甚至跟财力相当的球队相比,皆相当了不起。
今年他们克服了季初主战游击手席格(Corey Seager)因伤整季报销的噩耗、主力打者透纳(Justin Turner)因伤缺阵半个赛季的窘境、5月初一度落后分区第一达九场胜差的低潮,以及球员关键时刻屡屡发挥不力等种种困难,仍能在季末翻盘挺进季后赛、甚至再闯世界大赛,也非常值得钦佩。
是以笔者不觉得道奇这几年屡闯季后赛却始终未嚐冠军果实的结果是一种失败。他们的故事就跟所有人都会在人生道路中遇到的百般无奈一样:有时候你把事情都做对了、该准备的也都准备了,但结果却还是不如意。这不是失败,这都只是一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