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后十年里做过几次全麻手术,加上多年的吃药生涯,我的记忆力已经越来越差了,从前大好的精力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黑洞,专注力更是上不去,对着孩子的功课也容易火冒三丈,无力感也越来越强。为了对抗自身的麻木和消极,我决定行动起来,带着几位妈妈开始了背诵古诗词的历程。一个月过去了,我从这件事情里找到了自己活着的一些价值,我的小伙伴们也因此受益。
01
我为自己的微信群起名叫”杨杨妈读书会“,背诵古诗词成为2022年第一个学习主题,我们初步定下了30首背诵任务,10首宋词、25首唐诗、5首元曲。刚开始只有两位妈妈相应号召,我们背会了一首古诗便发视频在群内打卡,并时刻交流着背诵的方法。10首宋词里我定了”描写春天”的主题,很快我们背了柳永、苏轼、晏殊、陆游的词。宋词真的是那么美,美得华丽,美得真挚。我开始写读词笔记,从开始的300字到后来的1000多字,仅仅5篇读词笔记让我对宋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背完10首宋词后,我们背诗团成员从3人增加到了7人,这7人中,只有两位是全职妈妈,包括我自己,剩下5人都是上班族,她们忙事业,回家还要带孩子做家务,同时抽出时间来背诗。我也越来越发现,优秀的妈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事业和家庭两不误。
02
背完诗词后,我会录视频号分享自己背诗的感受,从背、写、讲三个方面加深理解。从苏轼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乐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我恰恰缺少的就是乐观和心宽,我羡慕苏轼的胸襟;从陆游的笔下,我看到了文人的家国情怀,也为他与唐婉意难平的感情哀伤;从柳永词里,我看到了文人的放荡不羁、落魄和真情,最后竟然是妓女们凑钱安葬柳永,真可谓世事难料啊!
作品就是人生,而人生如梦,梦里留下多少花开花落。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哪怕是名人伟人,境界再高,都会遇到很多难事,都有七情六欲和悲喜。
03
我一直在生活里挣扎,常年奔跑在医院,精力十分不济,四十多年了,如果留下什么,便是读书与写作了。这两样,如今成了支撑我活着的精神力量。我的时间浪费得很多,有的用来胡思乱想,有的用来放空,有的用来对抗寂寞。我害怕孤独,想用什么填满自己的空白,试图告诉自己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我想,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于带领别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接纳我并接受我带领的,是多少年来一直支持我的人们。
背诗的过程中,我也遇到难题,有时候我无力或者懒惰的时候,小伙伴便发上了作业,这对于我是一种鞭策。背诗团的妈妈们都比较自律,也很认真,大家就一个字的发音和解释都会讨论。我认为,独立思考也是一种成熟的做事方法,每个人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分享出来,对他人来说是一种提升。
04
我们也在讨论“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这样的育儿难题。人们总在讲“换位思考”,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了解对方的难处。可是要真正做到设身处地去想,我想唯有做同样的事情才能体会。我们常常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错了,这么短的课文你竟然背了一个小时!”其实当我们去做同样的题,背同样的课文,我们大人就能做得比孩子好吗?
背诗以来,我也发现了一个不愿意承认的真相:记性不好,专注力不够,一方面与我们年龄与身体状况有关系,还有一方面却是因为懒惰。与其折磨孩子,数落孩子,不如我们也试一试。专注做自己,比要求孩子效果更好,一来可以转移视线,不用盯着孩子的短处不放;二来提升了自己,家庭矛盾缓和,亲子关系也变好了。我的切身体会与妈妈们一样。
一朵花,独自芳菲,也很寂寞;一个人,独自扛着重担,也很疲惫。一群人,抱团取暖,更有力量。志同道合的人们迟早会相遇。共同成长,不落下任何一个人。利用碎片化时间,我们这些当妈妈的,也能学习,也能背诵古诗词。只要坚持,或许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