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我并不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直至去年毕业,真正开始工作,在工作中不断遭遇了焦虑,挫折,迷茫,我试图去寻找一份答案。我希望那份答案能告诉我我的未来在哪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能给我指明清晰的方向。这个时候,我遇见了《活着》。
《活着》是我抽空在工作午休的时候,用7天时间看完的。却让我无比庆幸我是在当下最不好的时刻遇见了它。不是它配不上我用一个悠闲的周末午后去边品茶边拜读,而是只有当自己身处沼泽之中,才更能领悟到余华老师的精神。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在最艰难的时刻都去读印象中最悲惨的书 。
书中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们诚然可以给生活添加很多的意义,能争取时就争取,做自己想着做的事。结果不好时,也要提醒自己宽仁相待。凡所相,皆为虚妄,没有什么比活着的意义更加重大。
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却又宽若大地。福贵的一生来来回回遇见的就是那些人,但是在这小小的一方生活天地里,又承受着常人难以托举的磨难。他的视角也许就是每一个寻常人的视角,又或许是时间窥探世人的视角。
在福贵的一生里,有这样几个重要的人物:有庆,家珍和老全。他们分别代表了亲情,爱情和友情。我不知道这本书里是否有着作者对那个年代的隐喻,在有庆这个聪明的孩子开始蒸蒸日上时、家珍这个爱人承受了比福贵更伟大的艰难后、老全这个战友被流弹击中,说出:无意识就是死亡时,这些人的生命都走到了尽头,只有福贵活了下来。福贵从出生时的富贵跌落,尝尽人生百态后,又侥幸逃过死亡线,却在一切开始好转时,劫难又纷沓而至。
为什么福贵过了这样悲剧的一生,到晚年仍然能笑着向来村里采风的记者平静快乐地讲述这一切呢。
作者说,创造了故事和奇迹的时间,这样说太过“无为”和被动。年轻的我还是认为创造了故事和奇迹的是人,是福贵本身。
福贵的幸与不幸,只与福贵自己的感受有关,和别人的感受无关,和时间也无关。所以晚年的福贵尽管生活艰难,但也不曾忘记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即使那些人已经走出了时间,但是他们都曾给福贵带来过真正的快乐与平和。
或许我们在遭遇苦难时也应该换一种心态,我所经历之事既谈不上福贵所受之苦的一半,又有何理由不像福贵一样积极地面对当下的生活呢
嘿,朋友,如果你也在经历成长的阵痛和迷茫,请你想想你了解过的最悲惨的人物,然后告诉自己:
人这一生,活着便是活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我是爱阅读,爱学习的橘子,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