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成家后,再经过几年,工作和生活都会趋于平稳,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突破自己的工作瓶颈,取得更高一步的发展。
学习其实也是如此,在一个班级中,初中阶段第一次考试很重要,因为这建立起了这个小组织里最基本的秩序,以及每个人对于自己在这个组织里面所处位置的一个基本认知,而且,一旦这个秩序建立,就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保持稳定,甚至延续到整个初中阶段。(里面说的所谓秩序仅仅是从学习成绩的角度而言)
刚开始建立时,每个学生,对于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都是未知的,紧张而期待,这时候,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于自己的预期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学生特别想处于头部位置,那就会在平时听课时极其认真,而且课下也会付出很大的努力。
可如果对于自己的位置没什么期待,那平时上课和学习时动力就不会那么强,这样,第一次考试也就不会取得特别好的成绩,而一旦自己承认了这种位置,将这个成绩变成了自己的自我定位,那成绩就会变得相对稳定,当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有类似的认知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相对固定了。
纵观整个初中阶段,其实能够突破自己的成绩限制,实现大幅度飞跃的同学是极少极少的,大部分同学都顺应了自己直觉的选择,安静的维护着成绩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同学的成绩和智力是很不匹配的,因为影响成绩的不仅仅是智力水平,还有上面提到的各种非智力因素。
我的感受,绝大部分学生都处在拼努力的阶段,顶多是拼一下技巧,而远远没有上升到拼方法拼思维的阶段,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首要的任务并不是教给他们多少做题技巧,而是努力激发每一个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然后一点点映射和回归到学习本身,只有孩子真的想学习,发自内心的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努力才会发挥作用,否则讲解再多的解题技巧也只能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