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两岁左右,就进入了物质的功能探索时期。在此之前他们会研究身边的物体是什么,进入两岁后他们开始研究身边的物体可以干什么。他们会不断的探索事和物的关系,自己和物的关系,对于物体的关注,会从质地、颜色、形状转向对功能的探索着迷。
孩子开始喜欢模仿大人的工作,他们也会不停的发问,这个是干什么的,那个是干什么的?为什么?
了解到孩子这个年龄的发展特征后,成人的陪伴很重要,一方面不能过度干涉孩子的工作,一方面还要适时引导孩子工作的发展。
我们会在平时的生活里注意到,孩子特别爱和大人疯闹,他们喜欢大人的快乐反应。比如持续重复一个搞笑动作,他们就会乐不可支。心理学家皮亚杰二级循环理论提到,为了维持有趣情景进行的重复行为,工作本身不是用来发展的,而是用来娱乐的。
而孩子进入两岁后,家长以往那些逗笑,鬼脸,转圈,动物扮演等本身自带的娱乐功能要挪出空间,还需要一些物体功能的共同探索,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关系。
在我们家我是理论的普及者,多爸是最好的实践者。难怪幼儿园高薪聘请男老师,在陪孩子玩这件事上,男性的冷静,耐心和思维模式也确实更胜一筹。
工程师多多的游戏时间
当多多发现阿婆家阳台的闲置花盆里的泥土是可以挖后,遏制不住的要开着自己的玩具挖土机去试试,多爸陪着上阳台,做好了区分,阳台区域是工作的地方,是工地。多多做了更详细的描述,是太平桥的工地。客厅是家,挖土机暂时是不能开回家的。多多对此没有意见,也比较配合。
接着就是愉快的玩耍时间了,来回多次的挖土放土,这期间多爸一直是配合且听命令的,小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协助一下。
一会多多小人开始发问:爸爸,这是哪里?
多爸:这是太平桥的工地。
多多:我是谁?
多爸:你是工程师多多。
贴切的一句描述,开启了多多新的工作欲望,他立马从挖土机上下来,到玩具箱里拿了一个安全帽(玩具安全帽),开始了新的一轮工作热情,嘴里念叨着:我是工程师多多,我在造桥。我需要一个铲子,我需要一个挖土机,我需要一个大卡车。
多爸:对,卡车可以运土
小人热火朝天的忙了一通,又问:我铲不动(大石头)怎么办?
多爸:大石头可以用爪子抓起来。
父子两开始一起不停的抓石头,放石头,不厌其烦。
多爸看了看时间,八点,提醒多多时间快到了,可以准备休息了。
小人也可爱的很,骑上挖土机,准备开出阳台,挖土机上全是泥土,开到客厅显然会带出很多土,但是爸爸并没有阻止,问到:你去干什么啊?工程师多多?
多多傲娇的说:我下班了,我回家了,我骑车回家了奥。说着还拼命点点头。
虽然阳台弄的很脏,客厅也被污染了,小人弄的也很脏,我们也并没有指责多多什么,该打扫打扫,连小洁癖的阿婆哪怕在外边看得心急火燎,也忍住了,被小多多可爱的角色扮演逗得很开心。在这愉快的游戏时间里,孩子显然收获和成长的更多。
可能多爸也不知道他做的多棒,坐在沙发上,一直在旁观察的我,默默的给孩他爸点了好多赞。
1:工作区域的有效划分,工地和家,让孩子自觉遵守,一个小时都没有离开阳台半步。
2:耐心陪伴,不干涉,多多在忙活自己的工作时,多爸一直都是微笑的坐在旁边看着,不打扰。
3:有求并应,及时鼓励。多多挖不起来土的时候,并且尝试几次无果后,会主动求助,大喊爸爸帮忙。多爸会及时回应,并且在完成工作时,会鼓励多多:你这次挖的好多,你这次放的很准。
4:积极引导,开发工作功能。了解儿子的兴趣所在,称呼他为工程师多多。因为角色设定,原本简单的挖土,变成了模拟的造桥场景,不同的玩具开始赋予不同的功能。
5:提前告知,Happy Ending。还是遵守了一贯的休息时间,在时间差不多时,提醒孩子可以休息,多多用他自己更委婉,更聪明的方式结束游戏。既补偿了自己,也遵守和爸爸的约定。下班回家睡觉,自然而然。
至于在家这么弄,是不是有点太脏了,我也有我的态度。
1:我自始至终都是想着孩子能回归山林,和泥土作伴的,自带乡下人气质的妈妈。
2:行大于言,对小孩说多少遍应该讲究卫生的大道理,不如一手拿扫帚,一手拿拖把打扫卫生实在。身教大于言传,也是看遵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他还是表象加工的时期。我叽里呱啦说很多,都没有我拖地的形象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