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富人的差距不来自于财富的多少,而来自于对待财富的观念,也就是“财商”的高低。
一个年轻白领,他月薪5000的时候,是个“月光族”。
他常常想如果自己月薪能达到10000块就好了,这样他一个月就能存5000块钱了。
然而,等他的月薪10000的时候,他依然是个“月光族”。为钱发愁、失眠的焦虑,一点都没有得到缓解。
而且,不知不觉每个月多出5000元的支出,并没有让他感到生活质量有什么提高。
月薪5000的穷人,月薪10000的时候依然是穷人。
由此可以看出,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并不单纯是财富多少的差距。
那么,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穷人怎么样才能真正过上富裕、自在的生活呢?《富爸爸穷爸爸》将带给我们答案。
《富爸爸穷爸爸》中作者一直在对比,自己的教师父亲和朋友的商人父亲,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财富观念,以及各自的观念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财务状况。
最终,作者决定向朋友的商人父亲学习富人的财富观,并且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投资家。
作者罗伯特·清崎,是一位日裔美国人,被誉为“百万富翁的教父”、“金钱教练”。
他自己就是靠着富爸爸的指导,从零开始一步步实现了财富自由。
他的“富爸爸”系列图书畅销全球,目前已发行109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超过3000万册。被《今日美国》报刊誉为“任何一个想掌握自己财务未来的人的起点”。
读《富爸爸穷爸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3条金句是:
1.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被恐惧和贪婪控制的穷人,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
2.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资产阶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就是资产。
3,只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并创造财富,那些不是财富知识挣来的钱也不会长久。
下面我来着重分享下《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3个核心内容 。
一、穷爸爸和富爸爸的区别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子女教育的观点区别:
穷爸爸思维,好好学习,以后考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成为工薪阶层,为挣钱而工作!
富爸爸思维,好好学习,以后考好的大学,然后自己创业致富,让钱为自己工作!
穷爸爸,孩子看上了一个贵的东西,他会说我们买不起!
富爸爸却会让孩子思考怎么样才能买得起!
真可谓思维的广度和宽度决定了以后的路啊!
二、富爸爸的3堂财商改造课程
1.富人从不为钱工作。
在“为钱工作”的模式里面,一开始,没钱的恐惧促使我们努力工作,得到报酬后,贪婪或欲望又让我们想拥有那些用钱能买到的好东西。
但是靠钱买来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因此就需要更多的钱来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舒适和安全感。
慢慢的,我们只能困在“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的陷阱里。
富人能不被恐惧和贪婪所控制,跳出这个陷阱。
不为钱工作使他们的心态更加平静,视野更加宽广,所以他们能看到穷人看不到的机会,开辟雇佣关系之外的商业模式。
我的理解是,穷人容易陷入瞎忙的恶性循环,忙着挣钱与付帐单,没时间思考,也没时间投资自己,因而缺乏视野与见识,也没太多精力和意愿去了解新的商业模式和机遇。
2.分清资产和负债,并不断买入资产。
有些人在没钱的时候,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当他慢慢富有起来,焦虑又会变成如何长久地留住财富。
所以,钱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并创造财富,而那些不是靠财务知识挣来的钱也不会长久。
所以富爸爸说,想要致富,首先必须打下坚实的财务知识的基础。而在所有关于钱的规则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分清资产和负债,并且不断买入资产。
3.尽早建立自己的事业。
工作并不等于事业。
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致力于让年轻人学习知识或职业技能,以便他们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成为工薪层并为钱工作。
但是,这样的可怕后果在于,它会使年轻人们忘记关注自己的事业。
为别人工作,耗尽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最终为政府交了更多的税,并且使老板富了,银行富了,自己却一直在各种财务困境中挣扎。
因此,你可以是某家公司的雇员,但你仍必须关注自己的事业。
事业的重心是资产项,而不是收入项。
三、提升财商需要克服的五个困难
1. 克服恐惧
2. 克服愤世嫉俗
3.克服懒惰
4.克服不良习惯
5.克服自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旅情香膏王丽霞,我在美丽的深圳世界之窗为你送上问侯,喜欢就鼓励点个赞呗,爱你们。
推荐阅读:
书名:《富爸爸穷爸爸》
原书名:《Rich Dad, Poor Dad》
作者:[美] 罗伯特·清崎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译者: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