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过分,每次和你见面都看你拿着手机各种刷屏!”闷闷不乐地A说。“哪有的每次啊,不就偶尔刷个朋友圈嚒!至于嚒!”B略有气愤的回复。他们是怎么了?还能好好说话嚒?不难看出A的表达让B产生了逆反的情绪。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不愉快的对话?显然A对于B每次见面刷手机的描述,让B很为恼火。由此可见在沟通中区分观察和评论,从而客观的评论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区分呢?因为很多时候,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表达言过其实,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同时也会妨碍我们全面的了解真实的事情和人。况且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关系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因此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
举个例子,这是观察结果,还是评论?你马上就能明白。
这个气球狗是蓝色的(观察结果)
这个气球狗很可爱(评论)
从以上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去区分什么是观察结果,什么是评论。
一.实践Step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评论经常会被混为一谈。很多时候,大家往往意识不到在沟通中应该是基于观察结果下的评论。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实践呢?
二.应用情景
小白和肖晓这两位闺蜜因为工作的原因很久没有碰面了。因此两位打算约见一起吃饭。约见的时间是周三晚上7:00,“XX”西餐厅。到了周三的那天晚上,小白下班后早早的到了餐厅等着肖晓的到来,看着餐厅隔壁一桌桌上菜开吃起来。肖晓的迟迟不来让小白的心情在等待的过程中由欣喜渐渐的变得焦躁起来。在40分钟后,肖晓终于出现在了西餐厅。肖晓一脸抱歉的向小白说明迟到的原因。运用上述区分观察和评论的方法并进行评论,小白是怎么回复肖晓的呢
首先,小白在特定的时间为周三晚上和情境为西餐厅进行对肖晓的观察。(自我观察)
其次,小白列出观察中的具体行为。在周三晚上7:00西餐厅约肖晓一起吃饭,肖晓迟到了40分钟。(自我梳理)
最后,提出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并评论。
小白对肖晓说:“我在周三晚上7:00在西餐厅约你吃饭,你足足迟到了40分钟。你守时观念很弱呢”
三.常见表达方式的误区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其实更为复杂,以下几种表达方式会对区分观察和评论所存在的情况进行重点区分说明。
例一:把对别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她无法完成工作
区分观察和评论——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作。”
例二:把预测当作事实。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
区分观察和评论——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例三:缺乏依据。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区分观察和评论——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花钱大手大脚。
例四:评价别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区分观察和评论——把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例五: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索菲长得很丑。
区分观察和评论——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四.注意以下词语在日常的使用情况
一:“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我看安迪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
二“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三.“经常”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评论:你很少配合我
观察:我最近组织了三场活动,每次你都说不愿意参加。
五.拓展
区分观察和评论,同样可以去辨识我们所看到的媒体、报纸、新闻等信息。
1.你怎么确定这个信息是观察的结果(事实),还是评论?
2.有哪些文章把观察的结果(事实)和评论混为一谈?
3.你能区分清这个信息中哪一部分是观察结果下的描述,哪一部分是评论?
等等······
通过上述的问题,从新闻报道、微信文章等媒体信息中去辨别那些伪装成观察结果(事实)的评论,是不是会让你对信息的认知更加清晰?
六.练习区
讲了那么多怎么能没有练习呢.看看你是否可以熟练区分观察和评论。哪几个序号的句子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处回复偶哦。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6“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6,“亨利很霸道。”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
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9.“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10.“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