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想我们对这世界的感知从何处、何时开始建立,大概是很小的时候,寒风凛冽中天不亮就背着书包出门。我至今仍记得那条路,起初是一些超市、修车店等还比较“正常”的地方,后来那一段就比较破陋荒凉,有大致5米远的一面墙上长满了类似爬山虎的植物,以致每次从那里经过,我都担心会蹦出个什么奇怪的生物来。
这是我初中上学的路,我走了3年,已经记不清那时我多高,书包会装几本书,但是仍然记得每天从被窝里起来,要换冰冷的校服时的煎熬。我会拿着头一天妈妈固定给我的早餐钱,乖乖地出门,冬天出门时天还未亮,我都很惊讶那时候我怎么会敢一个人走在漆黑的路上,路上没有几个人,甚至有了几个人会更害怕。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因为——不得已。
我童年时的不得已还有很多,我爸妈似乎八字不合,吵到天翻地覆,我们家不得已很多时候都是凝固和恐怖的气氛。他们还要养活一家人,所以自小不管生活还是学习都不得已任由我自己去负责,于是我不得已没吃过妈妈做的早餐,不得已从没“享受”过放学有人接的待遇。这些都已是过往,我庆幸自己还算正常地成长到今天,终生遗憾是我的弟弟妹妹,跟我一起接受着这些不得已,而我,过去至今日,终无法为他们做什么。
大致是由于这些不得已,我自小对寒冷尤有特殊的敏感。几乎每年国庆之后,天气转冷之时,我心里关于情感和感知的毛孔一下子就打开了,悲凉可能倒也不至于,是渴望,渴望有一处灯火昏黄的温暖,是归处。
高中那几年,爸妈外出,我住在学校,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饭,他家在老城区,爬上附近一座塔,清晰地记得那时我看到了万家灯火。从那时候起,我就幻想这世间能有一灯火处,它温暖,并且它属于我。
大学那几年放假,我甚至不能回到那个我成长的地方,但是却没个归处,那时是真的比较悲伤了,但倒不至于怎么样,我是个很懦弱的人,悲伤不过颓丧罢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这个城市安定下来的,大概是因为反正没有家,在哪儿都是一样。
现在,此刻,我终于感觉有了一处灯火属于我,尽管懦弱的我似乎还有些缺乏安全感,但是感情上,某些时候我又固执地要求自己独立。我们走在一起太快,庆幸那天在我还担忧尴尬时他握住我的手,感谢我们还较相合的三观和认知,感谢在我想流泪时,可以抱住他,感谢他的家人和善,温暖着我那些被纷争冻结的关于家的回忆,感谢他在那里,让今年的冷风不再萧瑟如往。
未来还很长,希望旅途一路有光,尽我之力,将弟弟妹妹的那些不得已替代成幸福。
愿一路寻寻觅觅,终能归于那盏灯火,归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