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陪学生们晨读经典第一百四十六天,“我们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因为一旦开始,便不能终止。这才叫做真正的坚持。” 今日早到即学的同学有:5:28孟家乐,5:29李雅璇、葛铭露,5:33赵雨露、刘笑怡,5:34李昊,5:35李紫涵、孙琼然。“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又到了中层一周值班一次的晚上,值班结束却默默地来到了空荡荡的办公室,回顾一天经历与感受,聆听自己从心底发出的声音:被需要才是价值!这句话好像是我在2012年参加洛阳市文明办举行的年度总结大会上发言中的一句话,现在想想一直不改初衷。有时候我就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很多时候我的执着已经不再被人需要,可我却一直在坚守着,在执着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被岁月的抛弃。
早上发现个别班个别学生早到却在吵吵闹闹地聊天,我却比他们还着急,赶忙上去提醒,但瞬间又开始了。所以在九年级班主任群里提醒班主任,一般性思维应该想着这是其他班学生,和我无关,再说我们也是竞争对手。可我却不那么想,我的眼中他们都是学生,都应该珍惜时间,都应该被严格要求,都应该不留遗憾。所以接着我又自告奋勇陪伴所有班级早到的学生,因为我早上到的比较早,可以看着十个班一起背诵古诗词。
现在想想,可能我的理念让我一直都在追寻被需要的感觉。也可能这就是做志愿者的本心,但总有一天我也会不再被需要,那个时候会不会失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变是永恒的不变”,所以个人的能力是渺小的,怎能阻止这真理?想到这里我便也宽慰了不少。曾经有学生和我说没有人想和他一组,也有学生和我说自己没有朋友,我想他们应该也是这种不被需要的失落感吧!
今天下午课间我接到了一个电话,喂了一下我就知道是谁了,我的开心果回来看我了!他说在西门进不来,然后又步行到南门,终于见到了他。他开心地告诉我说自己现在在班级排名第八,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要知道他可是我去年的倒数第一第二的学生啊,如今到了职高,自己变成好学生了。他自信快乐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安慰,还说妈妈如何为他骄傲等。因为我要送大宝回家,所以留他在教室和我当下的孩子们交流交流。
下午第二节下课,开始送孩子回家,但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整理学生们寒假的读书心得。所以快速送孩子回家,快乐返回,可能这也是被需要的感觉在作怪,心里感觉很幸福。回到办公室,立刻投入战斗,一篇一篇文章审核,矫正,修改,终于在下午18:00准备接班时完成了这份任务。旁边是我的开心果在口若悬河地和我聊天,真是不一样,还会把自己想学习的感受分享给我学生们,还劝学生们千万不要想着去打工,还是好好学习,好好考试,考不上高中,考上职高也可以。
这广告做的真到位,他还说自己现在多充实多开心,竟然和我聊起了学历,知道的还不少,说自己要考大学,还要上军校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惦念与看望,今天还和我说了去年的学生和现在学生为我取的绰号,我现在才知道去年的学生从开始叫我“灭绝师太”到“容嬷嬷”再到直接呼名晓利的过程。据她所说就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还说现在的学生都叫我腊梅,哈哈,看来比去年的友好了很多,感恩口下留情。
从他口中得知其他好多学生的消息,真希望他们都能出人头地,都能成才,都能一鸣惊人。如果说后进生不能为你的业绩增值,不能为你挣得奖金,赢得荣誉,但他能让你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被需要”,什么是真正的“师恩难忘”!正所谓付出总有回报,对于后进生的付出总是比中间学生多的多,优等生虽然也有很多付出值,但毕竟能够真正让你感觉到“被需要”的还是占据少数的,毕竟他们有他们的自律,老师只是起到一点点的作用,想想这些也就宽慰了吧!
今天好像思绪有点乱,应该被一个特殊学生伤到的缘故,这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沉默应对,多次试着靠近,但已经自己设置了屏障。如果不是怕他中考后后悔,我又何必自讨苦吃呢?但我从他的表情中看到的是“不需要”,有时候真的特别想吵他一顿,但然后呢?性格使然,依然如故,我不是徒增烦恼吗?有时候想想老师和家长也都真难,想方设法的去讨好,最后得到的是“不被需要”,甚至排斥,甚至冷落,甚至冷暴力。
我说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可如果学生自己自我放弃呢?我曾经的得意门生送给我一句话“不要为了一棵歪脖之树而失去整片森林”,所以,对于自我放弃想方设法挽救最终让人无能为力的,除了放弃别无选择。但至少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学生出现,真希望一切再回到从前,师生关系融洽,处处被需要,被尊重,被爱戴。
今天学习的第一篇文章是《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首先,做任何事情,都有规矩和程序,要走人间正道,要按照规定和程序来,不要老想着奇迹发生,不要以为抓住某个人、某个机会就可以彻底改变命运,这种想法害人不浅 。
其次,任何事情,都是各种力量在起作用,绝不是哪个人说了算。不要简单地希望依靠哪个人,而是各方面的努力都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机会。再次,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是教给他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知道怎么思考问题,怎么能够积极上进,周到圆融,富有团队精神,不抱忽,愿意倾听批评,海纳百川,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成长为真正的人才。
最后,人生是一场修行 ,是一次登山,每一步都很重要,但绝不是一步登天,而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水到渠成。人格是人生大厦的根,只有用德性和人格奠基,才能盖起人生的高楼,厚德载物,做一个有德性和人格的人。
今天学习的第二篇文章是《为什么孩子会厌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自己内心生发出想学的力量,而且能够从学当中感受到乐趣。可问题是,现实的孩子,厌学者众多,少有“乐知者”的状态。乐知的人往往是有志向的人。乐知的人,需要善于发现自我。孩子厌学,家长要分析清楚其中的原因,只有把原因找到了,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培养和激发孩子爱上学习,从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