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初创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财力和人力空前荟萃集中。统治阶级上自皇帝,下至豪强地主,或出于政治目的,或为了满足个人享乐的需要,都十分重视运用雕塑这种手段,来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相或宣扬政教伦理。雕塑作品以空前的规模和数量涌现出来,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秦汉时期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铸像及工艺装饰雕塑上均有辉煌的建树。
多为陶俑艺术,重要作品秦代有威武雄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西汉有陕西咸阳东郊狼家沟汉惠帝安陵陪葬墓中从葬坑中的彩绘武士俑;
以上这些都是精美的作品。总体看来,秦代陶塑作品阵容庞大, 气势空前,细部写实逼真,具有细致精深的特点。到西汉时代,作品形体变小,气势略逊于秦,但仍不失壮大伟劲的风貌。大多数作品人物面部表情缺少变化,风格比较稚拙,只有少数作品如西汉白家口彩绘舞俑才略有克服。 东汉陶塑作品题材更为广泛,反映生活更加深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且有情节,刻画人物更具情态,最动人的是歌舞、杂技、说唱题材的俑,极为传神,艺术性很高。
大型陵墓石刻肇始于汉代墓前的石人、石兽。当时的建筑如宫邸、陵墓周围往往立以石雕作品,如石人、石兽等,增加了建筑的雄伟之感。还在石阙、石质横额、石柱等石质建筑上饰以浮雕, 增加了艺术效果。著名的石雕作品霍去病墓前石刻,堪称汉人石刻的代表作。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也是一种雕塑
秦汉的画像砖、石比起同时期的壁画、帛画、漆画等艺术品来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地区广泛,而且大都完好无损。画像砖、石艺术以山东、河南、 四川最为发达。这三个地区是当时工商业发展最快的富庶地区,同时这三个地区又是达官贵族、豪富巨商聚集之所,山东淮海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河南南阳是东汉光武帝的故园,封建达官贵族不少,豪强富商更多,他们无不修造规模巨大的墓室以使自己在地下继续过生前的豪华生活,或者寄希望于羽化升天。墓室力求华美,富于雕饰, 坚固耐久,因此画像砖、石艺术在这三个地区最为发达。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西汉昭、宣时期,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和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场画像石墓的楼阁、门阙图像都雕造于这个时期,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作品。技法属于凹面阴线刻,题材较为单调。新莽时期画像石在数量上和艺术上都有所发展,重要作品有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 年)山东汶上县“路公食堂画像石”,画面为阴线刻成的车马出行图,形象写实而生动。
另外还有河南南阳东南唐河县汉郁平大尹冯君孺画像石墓,是新莽天凤五年(公元 18 年)所造,墓内雕刻着 30 余幅画像,题材丰富,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浅浮雕,阴线刻仅有一石。 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朗,主题突出,形象质朴等特点,是新莽时期画像石墓的最佳遗例。
东汉时期画像石艺术更为蓬勃地发展起来,分布极为广泛,依其主要分布可以分为四大区域,即山东和苏北地区、河南地区、四川地区、陕北晋西地区。此外 在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各地的画像砖、石各具特色,或古朴厚实、或泼辣粗犷、或严谨朴素、或活泼清丽。题材也很丰富多彩。历史、神话中的故事人物,丰富多彩的各种现实生活,各种神龙仙怪、古圣先贤、孝子烈女、车马出行、庖厨宴饮、乐舞百戏、丰收纳租等皆有表现。秦汉画像砖、石 艺术对以后魏晋隋唐的绘画和雕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汉代的木雕艺术颇具特色
木雕的人物和动物都有比较传神的作品。湖北江陵凤凰山 167 号西汉墓出土的 24 件车仗奴婢彩绘木俑,俑身颀长,轮廓富于曲线,彩绘服饰鲜丽典雅,是汉初木雕的代表作。
江苏邗江胡场出土的西汉说唱木俑,雕刻精细,五官清晰,表情生动细致,感染力强,是西汉后期木雕艺术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