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也有很多关于离职的文章,但感觉少有符合实际的,有些还可能误导看客,于是总结个人新选出炉的离职经历写了本文,希望帮你避坑。
一、提前多久提离职?
- 一个月。《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只要协商一致就可以随时离职。省略30天的过渡期,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立即办理离职手续。
二、怎么写离职信?
- 写一封正式的「辞职信」而不是「辞职申请」。辞职申请书是员工申请辞职,既然是申请,就有一个批准的反馈过程,其结果由单位裁定,即单位拥有最终决定权。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主动写“辞职申请”!根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主动辞职需履行“通知”的义务,申请不属“通知”,公司不批辞职申请,自然也不与《劳动合同法》相冲突。
- 考虑是否写“个人原因辞职”字样。办辞职手续时,无论是自己写辞职申请,还是在公司离职材料上签字,只要有“个人原因辞职”字样,即使公司有违法解除的情形,或者拖欠工资,奖金,缴纳社保等问题,员工也无法再主张赔偿。
- 内容越简单越好。多说多错,提一提工作该如何交接就好,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可以用其他形式沟通。
三、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好了,我们假设你已经了解该怎样离职,在正式离职前,有以下几点还需要注意,正是这些关键点让你离职得更顺畅,也对自己有个交待。
1、行事方式
考虑清楚
换泳池也学不会游泳。离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想清楚,你的离职是为什么?这是个艰难但必要的过程,最好通过写下来澄清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考虑这些问题是不是只能通过离职解决。
是否裸辞。是否裸辞都是你的个人决定,如果说建议你不要裸辞,是因为找工作的过程对个人经济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压力,有份offer起码能为你提供些底气,帮你对抗压力。
做好准备。如果你决心离职了,你可以在没工作的情况下生活多久?盘点好自己的存款和计划,留足3-6个月的生活费,考察好你下一步发展,就大胆去做吧。有边界感
离职并不代表你欠公司的,这是很正常的人事变动,不要觉得领导、同事对你照顾很多,离职就代表你辜负了他们。
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我们并没有能力替别人承担责任,而且你的同事大都是久经职场的老人,对人员来往是有心理预期的,这件事并没有你想的那样严重。真诚一点
看到很多相关经验,都说辞职时怎么狠怎么来,怎么快怎么来,但我个人不这么看。如果不时正常离职,请首要保护好自己权益,走法律仲裁等,但如果不是这样,大可真诚一点。
有些人可能觉得如果自己给出的辞职理由不够有力,说实话会走不成。现实是大多时候是你不够坚定,如果你决心要走,公司是留不了的,如果有利益牵扯公司硬留,就参考上一段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真诚不代表走时要说公司的坏话、提意见“领导,我觉得你……做得不好,应该……”,真诚是表达自己的实际需求,自己对于跟公司“和平分手”的努力。离职只代表你和这家公司的缘分尽了,而不是和其中的人都全部断绝往来,真诚是对自己和曾经共事人员的尊重。负责一点
当你不必负责的时候,你的认真才彰显本性。做好交接是对职场人素质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帮助你梳理自己这段时间的所得,给自己做一个好的收尾。
从现实角度出发,辞职并不是职场生涯的结束,兜兜转转你依旧可能和原公司的人打交道,留个坏印象并不利于后续职业发展。
2. 社保处理
- 社保缴纳。个人缴纳社保很麻烦,如果中间只有一个月空档,可以和人事沟通是请公司代缴社保,等到入职新公司就把社保直接迁过去(严哥补充:短期可实现,但新公司背调不好解释,最好不要)
- 换城市怎么迁社保。咨询人社局政策,满多少年后可以迁社保等等
3.人际关系
- 离职的动静越小越好。不要在事情敲定前告知其他同事,一是最终结果未定,二是会使得人心浮动,不利于领导管理团队,自己也可能走得不顺畅。
- 先告知领导。因为离职对领导的影响最大,他需要考虑工作交接和接替人员招聘等,这样你的离职也更顺畅;告知领导时,要说明预计的工作安排,请对方放心;有大领导和小领导时,先告知直接对接工作的小领导。
- 离职时,私下和关系要好的同事打个招呼。不是同事了反而可以成为朋友,有什么事情彼此也可以相互照应;对于承诺对方的事情,该交接的照样要好好交接;借最后机会,好好感激下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领导同事。